首頁 刊物介紹 人物介紹 大事紀 電子書

計畫介紹

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數位典藏計畫,目的為蒐集1950-1990年代於海外台灣留學生或同鄉會自主性發行傳播之刊物,以數位化技術保存散佚史料,提供公眾使用。這些刊物記錄了台灣政治轉型之過程,礙於當時之客觀時空背景,在國內難以獲得或利用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史料,致使台灣研究缺乏完整論述基礎。因此,2007年起,政大圖書館整理政大台文所陳芳明教授所蒐藏之史料外,亦著手進行海外史料之徵集,聯繫拜訪多個收藏單位與個人蒐藏者,以期提高本計畫之數位典藏的史料完整性,並自2008年陸續由政大校務基金及頂尖大學計畫經費挹注。

海外政治與社會發展刊物與島內的黨外雜誌提供知識分子養分,與臺灣民主運動二者間的聯繫密切。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數位典藏計畫將這些經由時間之沈澱所累積的海外史料數位化,做完善的保存,讓後面的研究者能同時觀察到不同面相,重現當時之整體樣貌,有助於對歷史的解讀,提供學術探討,見證台灣的政治奇蹟。整體而言,海外政治與社會發展史料具有下列特色:

陌生性
海外台灣人運動對島內人們言是陌生的,很多當時所謂的黑名單人物,都是因為於海外發表政治性言論或接觸政治性活動,而不見容於當局。當時受限於空間隔閡與言論自由之限制,島內人民無從得知其言論的真正內容。而海外台灣人的奔走與奮鬥,與島內民主運動息息相關,在整個台灣民主化及爭取國際外交空間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推手與支援角色。因此,對於這些歷史認知之空白,有必要將其填補。

罕見性
海外刊物顧名思義為在本島以外地方發行,通常因資金、人力、訂戶量等種種因素,發行數量稀少。另一方面因地域關係及當時島內環境之限制,不允許公開發行,故多以秘密方式傳布。因此,國內的圖書館對於此類刊物極少蒐藏。台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屬於台灣研究史料之範疇,但在本國卻無完整蒐藏,四處散佚,即使國外圖書館有蒐藏,卻也因空間隔閡,使用不便,阻絕研究者接近史料之機會。

記錄性
歷史學家把印刷文字看作事件的記錄。海外留學生經歷本土意識、台灣意識、台獨意識的三階段覺醒,台獨運動成為海外民主運動的主流。另一方面,1970年代,台灣經歷釣魚台事件與退出聯合國事件,留學生紛紛發起反共愛國運動,並發行相關刊物,後來因理念的不同,衍生成統一與反統一路線,與台獨運動刊物同為特殊的時代產物。如果要拼湊出台灣政治運動的完整圖像時,海外民主運動刊物正是那時代的記錄者。

號召性
海外台灣人為提升台灣人意識,除為政治理念組成的運動團體外,依社群之不同,組成如同鄉會、教授協會、人權會、醫師會、婦女會等各式各樣團體,舉辦活動,發行刊物,宣揚台灣理念。而刊物除了維護新聞的言論自由外,甚至能組織社會運動,故利用出版物作為社會運動的號召與行動,而運動團體的出版刊物,尤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研究者不能忽略的重要史料來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