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系列刊物數位典藏

從現代主義運動到鄉土文學運動,
五〇年代末到七〇年代的臺灣文學奮力掙脫政治箝制,
映射內在現實,也反映外在現實。

系列刊物介紹

筆匯革新號

1959.5.4-1961.11.12

《筆匯》創刊於1957年3月16日,發行人為任卓宣,為八開本報紙型半月刊。1959年,由當時就讀政治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的尉天驄接任主編,將雜誌改為32開本,並於同年5月4日以「革新號」之名發行。革新號共出版24期,但因為第2卷11期與12期為合刊,故實際冊數是23冊。《筆匯》革新號內容主要為西方文藝理論及作品譯介,涵括文學、繪畫、電影、音樂等面向,亦有時事評論及文學創作。陳映真最早的小說如〈麵攤〉、〈我的弟弟康雄〉等作品皆發表於此。

文學季刊

1966.10.10-1970.2

《文學季刊》創刊於1966年,主編為尉天驄,發行人為尉素秋。刊物內容以創作為主,主要作者有尉天驄、陳映真、王禎和、黃春明、七等生、劉大任、施叔青等人。受美國學生運動與人權運動的影響,刊物中多次刊載對美、日消費文化的批判。《文學季刊》被研究者認為是「文季系列」刊物中,由現代主義轉向寫實主義的開端。1968年因陳映真涉入「民主臺灣聯盟事件」,刊物受到波及,後於1970年2月15日出版第10期後宣布停刊。

文學雙月刊

1971.1.15-1971.4.15

《文學》雙月刊主編為尉天驄,發行人為尉素秋,何欣擔任社長。文學創作主要作者有尉天驄、陳映真、王禎和、黃春明、七等生、劉大任、子于;翻譯文學則有鄭臻、梁秉鈞持續策劃外國文學選輯。《文學》雙月刊銜著文學薪傳的使命成軍,是《文學季刊》與《文季》季刊之間的樞紐。

文季季刊

1973.8-1974.5

《文季》季刊主編為尉天驄,發行人為陳達弘。《文季》之名來自於《文學季刊》的簡稱,主張作家應走入社會、作品應根源於社會現實,雖有意延續《文學季刊》的理念,但實際內容卻以文學評論為主。如唐文標〈詩的沒落〉、尉天驄〈幔幕掩飾不了汙垢-現代主義的考察〉及「歐陽子專論」等,開啟對現代主義詩和小說創作的批評;唐文標的評論成為1973年現代詩論戰的開端,有關寫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紛爭,也形成了日後鄉土文學論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