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介紹 人物介紹 大事紀 電子書
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資料庫

七等生

(1939/07/23-)

劉武雄

本名劉武雄,台灣苗栗通霄人,小學教員,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盛行的七○年代代表作家,被稱為火獄中自焚的藝術家。七等生最擅長使用散文小說的體裁,來讓隱遁小角色做為抗議台灣社會總體壓力的象徵,也呈現極其頹廢的寓言形式;二十多年來一直是台灣文壇的異數。他長居通霄海邊,極少在台北文藝活動中露臉;其小說常爭議不斷,甚至被視為叛逆的作家。兩千年時出版七等生個人小說集,收錄有《我愛黑眼珠》、《思慕微微》、《一曲相思》等知名小說作品。

典藏號:ccl_tdmn_0001

卜大中

(1948/04/)

中國河北人。政治大學外交系、東亞研究所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州大學政府系碩士。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匪俄問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中國時報》記者、撰述委員、專欄室副主任、副總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美洲中國時報副總編輯、《時報周刊》副董事長、中央社董事。現為《蘋果日報》總主筆。著有《中華民國的戰略、外交與安全》、《從中國到世界》、《五百玩人》、《戀物迷思-男人和女人的身體對話》等書。

資料來源: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108

內山嘉吉 (不)

魯迅日本友人,東京內山書店老闆。內山書店原址於中國上海,為內山完造(內田嘉吉兄長)於1917年所創。此書店當時為中國左翼書籍主要出售及左翼人士(魯迅等)聚集之地。1935年內山嘉吉於東京開設同名書店,專門出售魯迅的著作。魯迅因書店與內田兄弟成為莫逆之交,有著密切的交往。東京的內田書局專門販賣中國書籍、雜誌與報紙,成為日本接收中文書籍的管道。對於向日本讀者傳播思想方面,具有深刻的影響力。

典藏號:ccl_tdmn_0002

巴金

(1904/11/25-2005/10/17)

李堯棠、芾甘、佩竿、余一、王文慧

本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中國四川成都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此一筆名源自他在留學法國時認識的一位同學巴恩波(一說是無政府主義創始人巴枯寧),以及這位同學自殺身亡時巴金所翻譯的克魯泡特金著作。他把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為了他的筆名。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泉州黎明大學有全國首家巴金研究所,並編輯出版《巴金研究》季刊。

典藏號:ccl_tdmn_0003

方君璧

(1898-1986)

福建人。出身名門,家中兄姐皆留學於日本,並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方君璧於1912年留學法國,並成為第一位考進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的中國女生。更在1924年,成為第一位作品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的中國女性,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抗戰勝利後,方君壁曾於上海舉辦大規模的個人畫展,之後移居美國。期間回國時曾接受周恩來接見,並在1978年,成為當時第一位在國內舉辦畫展的海外中國畫家。對中國美術界有極大貢獻。

典藏號:ccl_tdmn_0004

毛治國

(1948/10/04-)

中國浙江人。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曼谷亞洲理工學院系統工程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運輸管理博士。曾任交通大學副教授、交通部主任秘書、交通部觀光局局長、交通部參事兼高鐵籌備處處長、交通部常務次長、交通部民航局局長、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行政院顧問、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院長。現為交通部部長。著有《決策》一書。

相關介紹資料:交通部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05

王丹

(1969/02/26-)

中國北京人,中國民主運動領袖之一,是八九學生民主運動的學生領袖。六四前曾組織過悼念胡耀邦、撰文支持民主等活動,1989年六四事件後,王丹被中國政府通緝,在當局全國通緝的學生領袖名單上名列第一,但他並沒有如其他民運人士一樣往外國逃亡,而是留在中國國內四處躲藏,但仍多次被中國政府逮捕入獄,後流亡至美國。王丹和魏京生同被譽為「民主鬥士」,在海外持續推動中國民主化與中國人權運動;曾三度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並獲美國民主基金會人權獎,民主教育基金會「傑出民主人士」獎,萬人傑新聞獎等多項獎項。2009年6月4日前夕赴台,但由於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改變了扁政府對海外民運團體的政策,拒絕與王丹會見。王丹後對馬政府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後,卻未能持續支持海外民主運動深感遺憾。2009年7月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歷史研究所講授「1950年代兩岸國家暴力比較研究」相關課程。

典藏號:ccl_tdmn_0006

王作榮

(1919/02/06-)

中國湖北省人。中央大學經濟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碩士、美國范登堡大學碩士。曾任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工業委員會專門委員、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處長、中國時報主筆、工商時報主筆、考試委員、考選部部長、監察院院長、總統府資政等職。著有《壯志未酬:王作榮自傳》、《也是沈淪與提升:王作榮看綠色執政》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王作榮,《壯志未酬 : 王作榮自傳》,台北:天下,1999。

典藏號:ccl_tdmn_0007

王拓

(1944/)

王紘久

基隆八斗子人。本名王紘久。台灣師範大學學士、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國際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作家。1970年9月發表首篇文學創作〈吊人樹〉於《純文學》雜誌上,開始往後的寫作生涯。1977年曾發表〈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一文,引發鄉土文學論戰。1979年創辦《春風》雜誌,12月因為「美麗島事件」而被捕,繫獄六年,在獄中期間完成首部長篇小說《牛肚港的故事》。出獄後積極投身政治,曾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第三至六屆的立法委員。著有短篇小說《金水嬸》、《墳地鐘聲》、《炸》、《一個年輕的中學教員》等;長篇小說《牛肚港的故事》等;政治評論集《民眾的眼睛》、《黨外的聲音》等。

資料來源:王拓,《金水嬸》,台北:九歌,2005。

典藏號:ccl_tdmn_0113

王曉波

(1943/01/16-)

台灣台中人,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台灣史專家。海峽評論出版社創辦人,他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和評論多次發表於台灣的《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也擔任台灣《海峽評論》總編、香港《亞洲週刊》特約評論員、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等職務。並且先後在台灣出版《先秦儒家社會哲學研究》、《台灣史與台灣人》、《台灣抗日五十年》等著作。在1972年曾發生「台大哲學系事件」,因國民黨特工系統以「反共」之名,對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內自由派學者進行整肅的一連串行動。

典藏號:ccl_tdmn_0010

王琰如

(1914-)

江蘇武進(常州)人。經歷過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等戰亂時代,後遷徙至台灣定居。與林海音、謝冰瑩、琦君等人皆為好友。並與文學大師蘇學林交往密切,兩人亦師亦友。王琰如創作道路曾三度因故停筆,後在蘇雪林的鼓勵下繼續執筆創作。作品有散文集《我在利比亞》,是她1960年跟隨丈夫至該地工作,前後五年的生活紀錄。另一作品《長相憶》,收錄於文壇社1955年(穆中南主導)出版的《戰鬥文藝叢書》中,被歸類為「戰鬥文藝」(反共文學)。王琰如同時主編《暢流》雜誌,此雜誌在當時廣受大眾歡迎。為台灣文學界的名家之一。

典藏號:ccl_tdmn_0009

王秋森

台灣大學化工系、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化工碩士、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工博士。致力於空氣污染防治之研究。曾任美國紐約大學環境醫學系助理教授、西拉久斯(Syracuse)大學化工系教授、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系主任、院長、財團法人豐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氣膠研究學會首任會長等職。現為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榮譽教授。留學美國期間曾加入美國台灣獨立聯盟,積極參與推動台獨運動,因而遭列為出入境的黑名單中,直到1990年才能回台。1970年曾參與營救槍擊蔣經國的黃文雄、鄭自財兩人。1984年辭去西拉久斯大學的教職,投入聲援台灣民主運動的熱潮。曾創立「台灣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台灣新社會》雜誌,倡言「本土化、進步化、草根化」。著有《與明天有約》、《沉潛楓城十二載 : 王秋森教授論述選萃》等書。

資料來源:《台大校友雙月刊》,第21期,2002年5月1日。

典藏號:ccl_tdmn_0109

王育德

(1924/01/30-1985/09/09)

台南人,出生名門,為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二二八事件後,王育德積極投身獨立運動,對戰後第一代台獨思想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他同時也是位語言學家,一生大力提倡閩南語的使用與研究,被視為閩南語界權威。1960年,在日本擔任明治大學講師的王育德,與友人一同創立了「台灣青年社」,鼓吹「台獨」意識,同時創刊日文版的《台灣青年》。發刊詞並表明刊物延續1920年林呈祿等人所創之《台灣青年》精神:追求台灣人的自由與獨立。而後,許多留日的台灣學生也相繼加入此刊物的編輯工作中。王育德對台灣獨立運動與閩南語的推動上,貢獻極大。代表作為《台灣:苦悶的歷史》,後人編有《王育德全集》以供研究。律師界王育霖為其胞兄。

典藏號:ccl_tdmn_0008

丘宏達

(1936/03/23-2011/04/12)

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美國長島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博士。為知名的國際法學者。曾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哈佛大學法律學院研究員、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美國亞洲研究學會亞洲法律委員會委員、全美中國研究協會會長等職。現為美國馬里蘭大學法學院終身榮譽教授、世界國際法學會常任副會長。著有《現代國際法問題》、《現代國際法參考文件》、《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問題論集》、《現代國際法》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11

史明

(1918/11/09-)

施朝暉、Su Bing

台北市人。台北一中時,就強烈表現出反日的情緒,1937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唸政治經濟學部,幾乎讀遍所有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作家的作品,尤其為馬克思的教義所吸引。大學畢業後,由於執著於自己社會主義及反帝的理想,於1942年到中國,並支援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活動。1947年,他組成三百人左右的「台灣隊」,啟發其台灣獨立的想法,也目睹中國人的「漢人種族主義」。1949年底共產黨勝利前夕,史明輾轉逃離中國大陸,回到了睽違十年的台灣。回台後,看到台灣國民政府的白色恐怖與中共如出一轍,因此認為要解決台灣的問題,唯有台灣獨立一途。於是1952年,在台北郊外山上組織了「台灣獨立革命武裝隊」,準備刺殺蔣介石,未料事跡洩漏,偷渡到日本。在日本時期,白天於池袋開料理店,晚上則寫《台灣人四百年史》,1962年於東京出版,此書影響台獨運動甚深。1967年4月,創立「台灣獨立連合會」,但因為無法獲得「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和「台灣獨立總同盟」的協調加入,而宣告該組織解散。1967年6月30日正式成立「獨立台灣會」,成員約七十人左右。奉行「主戰場在島內」為圭臬,積極從事島內的地下工作和群眾運動,同時出版《獨立台灣》刊物,做為「台灣人民解放革命陣線」機關誌。台灣民主化後,史明於1993年回到台灣,一方面發展組織,成立「台北愛鄉會」、「高雄愛鄉會」等基層組織,另一方面繼續推展「獨立台灣會」的政治理念和鬥爭路線。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典藏號:ccl_tdmn_0102

司馬文武

(1944-)

江春男

台中人。本名江春男。東海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曾任《八十年代》總編輯、《新新聞周刊》發行人、《首都早報》總編輯、《自立晚報》副主任、《中國時報》專欄作者、《台灣日報》發行人、《台北時報》(Taipei Times)發行人兼社長、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等職。現為《蘋果日報》顧問,撰寫〈司馬觀點〉專欄,該專欄並獲得第32屆曾虛白新聞獎。著有《權力鬥爭場上的政治人物》、《為國民黨的外交下半旗》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12

田弘茂

(1938/11/07-)

台南人。東海大學政治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博士。曾任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美國委員會委員、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政治學系主任、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台灣事務研究會主席、總統府國策顧問、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外交部長、駐英國代表。現為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院長。著有《大轉型:中華民國政治與社會變遷》、《台湾の政治:民主改革と経済發展》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13

田秋菫

(1954/05/27-)

宜蘭人。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就讀大學期間即投身黨外運動,為黨外人士郭雨新、張俊宏、林義雄等人助選,並辦黨外雜誌投身民主運動、環保運動迄今30餘年。 曾任棲蘭檜木國家公園催生聯盟理事長 、台灣環保聯盟宜蘭分會創會會長。現為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相關介紹資料:立法院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14

白雅燦

(1945-)

彰化縣花壇鄉人。政大法律系畢業。1969年底中央民意代表補選時曾替黃信介、郭雨新助選。1971年5月,被控與李秋遠共謀臺灣臨時政府名單之設計,遭拘禁120天。1975年參選增額立委選舉,為打開知名度與籌措競選經費,於1975年5至9月間撰寫《我-白雅燦的政治主張-告我一千五百萬臺灣同胞書》一書及〈我的政見〉、〈公開募款表〉等文件擬供選戰之用,後將《告臺灣同胞書》濃縮成〈白雅燦正式公開宣告競選本年(六十四)十二月二十日立法委員增補選舉聲明書〉,由於聲明書中對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多所質問,如要求蔣經國公布其財產、要求蔣經國下台以示對近來與菲律賓/泰國斷交一事負責等尖銳問題。同年10月23日因散發〈聲明書〉被依涉嫌「意圖以非法之手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之罪名遭逮捕,後判處無期徒刑並褫奪公權終身,直到1988年4月才在立委江鵬堅等人與民間人權團體的奔走下獲得釋放。出獄後曾於1992年競選立委但失利。

相關介紹資料:周琇環編,《戰後政治案件白雅燦案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2008。

典藏號:ccl_tdmn_0015

向陽

(1955/05/07-)

林淇瀁

南投鹿谷人。本名林淇瀁。中國文化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日文組、文化大學新聞所碩士、政治大學新聞所博士。1982年進入《自立晚報》擔任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透過規劃專輯、專欄的方式,力圖在1980年代《聯合報》、《中國時報》兩大報所掌控的文化氛圍下突出台灣本土的文學、語言和文化特色。1988年解除報禁後,先後出任《自立晚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編輯、總主筆,負責創辦專供海外台灣人閱讀的《自立周報》海外版,直到1994年《自立晚報》系轉手經營為止。此後仍致力於政治與文化方面時事評論的撰寫。其文學創作曾獲得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台灣文學獎等獎項的肯定。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著有時事評論《手護台灣民主》、《起造台灣文化家園》、《為台灣祈安》;散文集《為自己點盞小燈》;詩集《向陽台語詩選》、《十行集》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向陽,《手護台灣民主》,台北:前衛,2008。

典藏號:ccl_tdmn_0016

朱雲漢

(1956-)

臺灣大學政治系學士、碩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明尼蘇達大學策略管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客座副教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與社會處諮詢委員、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等職。現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政治學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曾多次獲得國科會研究傑出獎。著有《建立臺灣的政治經濟新秩序》(合著)、《一九九七前夕的香港政經形勢與臺港關係》(合著)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18

朱高正

(1954/10/06-)

雲林縣斗六人。台大法律系、德國波昂大學哲學博士。1986年當選增額立委並擔任黨外公政會台北縣分會理事長,問政以言詞犀利、肢體動作不斷聞名。1988年,朱高正在民進黨所發動的「國會全面改選」的遊行中率眾與警方發生衝突,後遭判刑1年6個月,緩刑4年。1989年連任立委。1990年8月被民進黨開除黨籍。1991年3月創立「中華社會民主黨」。1992年第三度當選立委。1994年代表新黨參選首屆省長選舉但落選。著有《和平革命》、《新社會》、《再造傳統》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等著,《台灣第一戰艦-朱高正剖析》,臺北:朱衣,1994。

典藏號:ccl_tdmn_0017

江南

(1932/)

劉宜良

中國江蘇省人。本名劉宜良。1949年隻身來台,次年加入國防部政幹班、後入政工幹校受訓,畢業前夕即離開部隊轉而就讀師範大學英文系,後擔任《台灣日報》記者。1967年赴美國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攻讀碩士,期間多次以蔣 經國為題材撰寫報告,攻讀博士期間便準備以蔣經國為主題撰寫論文。1984年10月15日,江南在美國住家附近遭到槍擊身亡,引起台美社會極大震撼,外界一般認為江南的死因與其撰寫《蔣經國傳》有密切關係。著有《香港紀行》、《動亂的東南亞》、《蔣經國傳》等書。

資料來源:江南事件委員會編,《紀念江南》,台北:編者,1984。

典藏號:ccl_tdmn_0110

江蓋世

(1958/02/22-)

桃園大溪人。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碩士、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1980年代積極投入台灣民主運動,曾在《生根》、《自由時代》等黨外雜誌工作過。1987年因「六一二」事件(民進黨所發動抗議「國安法」制定的活動)而遭起訴,之後展開巡迴全島的「贖罪之旅」用以反諷國民黨壓迫言論自由的荒謬。多次以環島的方式宣揚台灣獨立的理念,並提倡以非暴力手段來對抗國民黨政權。著有《展現民力-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合著)、《鐵窗筆墨》、《我走過的台灣路》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江蓋世,《我走過的台灣路》,台北:前衛,1997。

典藏號:ccl_tdmn_0019

江鵬堅

(1940/04/25-2000/12/15)

臺北大稻埕人。臺大法律系學士、碩士,1965年開始執業律師。1973年與姚嘉文、林義雄一同成立「台北平民法律中心」。1980年初高雄事件軍法大審時擔任林義雄、楊青矗的辯護律師,從此投入台灣民主運動。1983年當選增額立委,並以「一屆立委、終身黨外」向選民宣誓除非國民黨解除戒嚴,否則絕不競選連任。1984年創立臺灣人權促進會,擔任會長,獻身人權工作。1986年5月擔任「五一九反戒嚴行動」總指揮。同年9月民主進步黨成立,11月並當選首屆黨主席。黨主席任內推動二二八和平運動、反國安法示威等活動。1992年任該黨祕書長。1995年初遞補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年底參選立委失利。1996年8月出任監察委員,力主對如林宅血案等重大政治案件重啟調查。2000年12月病逝,享年61歲。著有《不信公義喚不回》、《選票代替子彈》、《人權萬歲》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王美琇、邱萬興主編,《翼堅之刻 鵬飛之時 : 江鵬堅紀念文集》,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2000;張世瑛訪問紀錄,《勇者的身影 : 江鵬堅先生行誼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4。

典藏號:ccl_tdmn_0020

羊子喬

(1951/05/04-)

楊順明

本名楊順明,台南縣佳里人,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現為靜宜大學兼任講師。曾任遠景出版公司編輯,自立報系資深編輯,前衛出版公司總編輯,南投縣政府簡任祕書。著有詩集與散文集,並有評論《蓬萊文章台灣詩》(1983)、《神祕的觸鬚》(1995)、《黑潮輓歌》(2007);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新詩》四卷、多冊鹽分地帶文學選集及《楊華作品集》(2007)等。一九九五年榮獲第三屆「南瀛文學貢獻獎」,出版《羊子喬三十年詩選》。

典藏號:ccl_tdmn_0021

艾琳達

美國人。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人類學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社會學博士。1975年由福特基金會派至台灣調查女工生活狀況,同時加入在大阪成立的台灣人權回顧委員會,開始投入台灣民主運動;1978年與施明德結婚;曾經擔任台灣黨外助選團英文秘書,《美麗島雜誌》國際公關秘書;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後被驅逐出境。1990年始獲准來台,積極參與台灣綠黨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的活動。目前為台灣綠黨國際事務部負責人。著有《激盪!台灣反對運動總批判》、《A borrowed voice : Taiwan human rights through international networks, 1960-1980》(合著)、《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等書。

資料來源:艾琳達,《激盪!台灣反對運動總批判》,台北:前衛,1997。

典藏號:ccl_tdmn_0111

何凡

(1910/12/22-2002/12/21)

夏承楹

江蘇江寧人,生於北京。北平師範大學外文系畢業,進入北平《世界日報》主編「學生生活」版,兼職寫作、翻譯。民國37年來台之後,在《國語日報》擔任編輯工作,並創辦出版部,開報社附設出版部之先河;後任《聯合報》主筆,從1953年12月1日起,在《聯合報》副刊續寫「玻璃墊上」,一路寫到1984年結束,前後長達31年之久,共完成了五千五百篇,五百多萬字。此間傳媒評價他的專欄以「社會脈動、身邊瑣事、讀書感想、新知趣事」為題材,成為改進社會環境和生活品質的重要發聲者。其妻為台灣文學界重要推手林海音,共同創辦的「文壇夏家」是臺灣文學史要記載的一頁。著有《何凡遊記》,翻譯《包可華專欄》等書。

典藏號:ccl_tdmn_0022

余玲雅

(1950/06/29-)

高雄人,為余陳月瑛的女兒。政治大學歷史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曾任三屆台灣省議員、高苑工商專校董事長、高苑工商職校董事長、兩屆立法委員、台灣省政府委員、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委、台灣省諮議會諮議長。現為高苑科技大學董事、台灣省諮議會諮議員。著有《戰後臺灣公賣政策形成過程之硏究:以臺灣省參議會(1946-1951)對公賣制度之議政分析為例》。

相關介紹資料:台灣省諮議會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23

余英時

(1930/10/22-)

台灣歷史學家、漢學家,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原籍安徽潛山,生於中國天津。燕京大學歷史系肄業。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以研究中國社會思想史名聞學界,出版書籍30多部,被譽為當代世界級中國史大師。曾出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1950年入讀香港新亞書院,師從國學大師錢穆。1951年在報紙發表文章。自九○年代起經常在台灣發表許多政論文章,頗獲政府當局的重視。六四事件發生後,當時出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的他也在美國學術界發起聲援活動,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公開支持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對於六四事件後被迫流亡海外的一批知識分子和學運領袖來說,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社」是他們人生旅途中最難忘的驛站和庇護所,而余英時夫婦催生功不可沒。儘管其思想與北京官方思想相抵觸,但他的著作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大量出版。

典藏號:ccl_tdmn_0024

余陳月瑛

(1926/09/20)

高雄人。台南長榮女中畢業。1949年與余登發之子余瑞言結婚,自稱嫁入「政治家庭」。1961年被公公余登發報名參加第五屆縣市議員選舉,但過程中幾無造勢活動,以落選收場。1963年又被「指派」參加第三屆省議員選舉,結果以高雄縣第一高票當選,其後並三度連任。余陳月瑛從政之餘也致力於興學,1969年與1971年分別創辦了高英工商與高苑工商。1981年首度參與高雄縣長選長但失利。1983當選增額立委。1985年再度挑戰高雄縣長寶座,結果以全國第一高票當選,並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第一位女縣長,並於1989年連任。1996年被聘為國策顧問。其女兒余玲雅、兒子余政憲、余政道亦都追尋母親腳步先後踏入政壇。

資料來源:余陳月瑛,《余陳月瑛回憶錄》,台北:時報,1996。

典藏號:ccl_tdmn_0112

吳乃仁

(1947-)

台中人。東海大學經濟系、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曾任黨外刊物《深耕雜誌》社長、黨外作家編輯聯誼會、民進黨新潮流系總召集人、民進黨中常委、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台糖公司董事長、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民進黨秘書長。現在擔任財團法人台灣新社會智庫理事長。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25

吳乃德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台灣政治學刊》總編輯、「台灣政治學會」首任會長。現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著有〈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服從權威是邪惡的根源嗎?〉等學術論文十餘篇。

相關介紹資料: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26

吳晟

(1944/09/08)

吳勝雄

台灣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人,台灣作家,創作以詩為主,散文為輔。寫作之餘亦從事農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現已改制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畢業後,曾任溪州國中生物科教師,現已退休。寫作之外,兼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八○年代、返鄉任教後二年,開始寫作農民文學與鄉土詩;詩心的關照,吻住了泥土。「寫台灣人、敘台灣事、繪台灣景、抒台灣情」是吳晟的創作主張;語言是鄉土的、題材是鄉土的、感情是鄉土的,此三者是構成吳晟鄉土詩的基本特色,吳晟的詩作,確實呈現了台灣歷史的經驗,刻劃了台灣清晰的農村圖像,展現台灣歷史發展中活生生的奮鬥軌跡。他的作品都是從生活體驗中醞釀出來,情境動人,包含深刻的哲理。1980年以詩人身份應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Iowa)國際作家工作坊。1982年讀者文摘及書摘將全書濃縮以十八頁篇幅刊載,並以十六國文字發行於世界。2008年其子吳志寧挑選十篇詩邀請音樂人加以譜曲,發行《吳晟:甜蜜的負荷》專輯。

典藏號:ccl_tdmn_0027

吳濁流

(1900-1976)

吳建田

本名吳建田,新竹(客家)人,台灣文學作家,素有「鐵血詩人」之稱。從小接受日本教育,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於公學校任教。1941年前往中國任南京《大陸新報》記者,1943年返台擔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後陸續擔任《臺灣新生報》、《民報》等記者,並在1964年創辦《台灣文藝》,與晚年設立的「吳濁流文學獎」皆提攜了許多文壇後進,對台灣文壇的助力甚大。代表作有《亞細亞的孤兒》、《無花果》、《台灣連翹》等,其中《亞細亞的孤兒》更被視為台灣文學史中的描寫台灣人認同問題的一大力作。吳濁流其人與其作都為台灣文學界樹立一良好典範,是為一典型的代表人物。

典藏號:ccl_tdmn_0028

吳豐山

(1945/01/24-)

台南縣人。政治大學政治系、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自立晚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董事長、發行人、公共電視董事長、國大代表、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現在擔任監察委員。曾在自立晚報上撰寫「吳豐山專欄」長達二十年,後集結成書。著有《吳豐山專欄》、《論台灣及台灣人》、《台灣跨世紀建設論》、《台灣一九九九》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論台灣及台灣人》,台北:遠流,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30

吳錦發

(1954-)

台灣高雄美濃人,中興大學社會系畢業,曾任電影編導、副刊主編,現任民眾日報新聞評論員。由於生活經驗豐富及做過深入的社會調查,吳錦發的創作在質、量上都相當可觀。鄉土文學論戰結束後,隨著本土意識萌發而崛起的八○年代台灣小說家中,吳錦發是最具有開拓寫作領域的勇氣和企圖;其作品取材從農村生活經驗推展到流落都市的原住民、資本主義社會無助的勞動階級,乃至精神病患;早期小說〈燈籠花〉、〈風箏〉等篇是早期泛人道精神追求的代表作品。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及聯合文學小說推薦獎。已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有《放鷹》、《靜默的河川》、《消失的男性》、《燕鳴的街道》、《春秋茶室》(後兩部已改編成電影);長篇小說《秋菊》及其他文選與評論集。

典藏號:ccl_tdmn_0029

呂亞力

(1935-)

台灣大學外文系、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曾任美國貝萊大學助理教授、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等職。現為文化大學政治系專任教授、台灣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著有《政治學:從權力角度之政治剖析》、《政治學方法論》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網頁。

典藏號:ccl_tdmn_0032

呂泉生

(1916-2008)

台灣客籍作曲家,台中神岡鄉人。出生基督教家庭,從小受教會薰陶喜愛音樂。1936年赴東洋音樂學校(東京音樂大學前身)就讀,主修鋼琴,後因手臂拉傷改修聲樂。1939年畢業後曾任東寶日本劇場的聲樂隊,1943年返台投身台灣文藝運動,對於民謠的改編與創作有相當大的貢獻。呂泉生留日期間也常利用假期返台從事民謠的田野調查。他採集編譜的民謠包括膾炙人口的《丟丟銅仔》、《六月田水》、《一隻鳥仔哮救救》等。其他作品有《搖嬰仔歌》、《杯底不可飼金魚》等,皆為代表台灣各時代的歌曲。台灣光復後,呂泉生曾任台灣廣播電台演藝股長、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組長、台灣省文化協進會音樂委員等。關懷本土文化與提倡民謠的推行是呂泉生一生的目標,同時也推廣「兒童合唱團」,呂泉生於1992年獲得金曲獎特別獎。

典藏號:ccl_tdmn_0033

呂秀蓮

(1944/06/06-)

台灣桃園人,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中華民國第十、十一屆副總統、桃園縣第十二、十三任縣長。同時也是民主進步黨的中央常務委員,曾短暂任代主席。她一方面是早期台灣民主運動和台灣婦女運動的重要倡議者之一,大力鼓吹新女性主義,著有《新女性主義》;另一方面也強烈主張台灣獨立,投入黨外運動行列,曾任《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也擔任「黨外候選人聯誼會」的秘書一職。1979年震驚海內外的「美麗島事件」爆發,被政府以「暴力叛亂」的罪名起訴,求處12年有期徒刑,實際入獄服刑5年餘。兩千年與陳水扁搭檔,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大選,成功當選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副總統,致力推展「柔性外交」,喚起國際對台灣的注目與關懷。

典藏號:ccl_tdmn_0031

宋泉盛

台南人。台灣大學哲學系、美國紐約協和神學院神學博士。曾任世界改革宗教聯盟(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主席、普世基督教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信仰與教制部副主任、台南神學院院長、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客座教授。曾獲得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名譽神學博士、美國康乃爾學院名譽人文學博士的殊榮。著有《台灣的祈禱》、《台灣人啊你往何處去?》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宋泉盛,《台灣的祈禱》,台北:前衛,2008。

典藏號:ccl_tdmn_0034

宋澤萊

(1952-)

廖偉竣

本名廖偉竣,台灣雲林縣人,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為著名的小說家、詩人及文學評論家。大學時代開始小說寫作,畢業後的1975年至1980年前後,是宋澤萊創作力最為豐沛的階段。自發表「打牛湳村」系列小說起,寫作技巧的多變加上有計劃的紀錄台灣農村變遷軌跡,使宋澤萊如驚雷般震撼台灣文壇,亦奠定了新生代作家的翹楚地位。民國七十四年以社會預警小說《廢墟臺灣》被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書,重返小說界,並兼及批判性的文學評論。八○年代宋澤萊一度轉向參禪,但潛心佛學的期間並未放棄文學問題;這個時期所發表的文章如:「文學十日談」、「給文學界的七封信」等,都為台灣文化及台灣文學的獨立性作出宣告。兩千年與林文欽、王世勳及臺語文學陣營創辦《台灣e文藝》,除了持續小說的創作外,亦對臺語詩的寫作及推廣貢獻心力,不僅為臺語文學的創作拓展新的可能,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台灣文化改造及文藝復興運動熱潮。

典藏號:ccl_tdmn_0035

李怡

(1936-)

李秉堯;齊辛

原名李秉堯,中國廣東人。1948年移居香港。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雜誌,1984年雜誌更名為《九十年代》,李怡擔任雜誌總編輯,直至1998年雜誌停刊。1984年開始以齊辛為筆名在《信報》、《蘋果日報》等報刊撰寫專欄文章。為香港著名的時事評論家、專欄作家。著有《放逐》、《思緒》、《對應》、《知識份子與中國》、《香港前途與中國政治》、《四人幫事件探索》、《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中共的思想與鬥爭》等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6%80%A1、http://www.hkfront.org/liyiintroduce.htm

典藏號:ccl_tdmn_0114

李應元

(1953/03/16-)

雲林崙背鄉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醫務管理所碩士、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醫療經濟學博士。留學期間正值台灣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受到高雄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等衝擊開始思考台灣前途問題,與郭倍宏等人積極在全美校園成立「台灣學生社」,出版雜誌《台灣學生》並擔任發行人,鼓吹言論/結社/出版自由、反對黨禁/報禁、萬年國會等,因為言論被國民黨當局視為「激進」,因而被列入黑名單,甚至在夫妻倆均獲得台大公衛系的聘書後仍無法回台。1989年5月,擔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副主席,並展開一波波黑名單人士返台行動。李應元也於同年7月闖關回台,因而遭到檢方通緝,直到1991年9月被捕。1992年5月刑法第100條修正將「言論叛亂」除罪化,李應元也因此獲釋。曾任美國南達柯達大學助理教授、第三、四屆立法委員、台灣駐美副代表、行政院秘書長、民進黨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雲林縣副縣長等職。曾經在2002年參選台北市長但失利。著有《人生的驚嘆號》。

相關介紹資料:李應元,《人生的驚嘆號》,臺北:人物,2002。

典藏號:ccl_tdmn_0037

李敏勇

(1947/)

高雄人。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為著名的詩人、評論家。曾主編《笠》詩刊,擔任《台灣文藝》雜誌社長,台灣筆會會長。並曾任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與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圓神出版事業機構社長。出版詩集、詩譯與解說、散文集、文化評論40餘冊。2007年獲得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著有詩集《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青春腐蝕畫》等;評論集《崩壞國家》、《台灣進行曲》、《自由啟示錄》等。

資料來源:李敏勇,《自由啟示錄》,台北:前衛,2007。

典藏號:ccl_tdmn_0117

李文忠

(1958/06/20-)

南投人。台灣大學政治系肄業。在台大就學期間推動校園普選而遭被退學,為學運史上之「李文忠事件」、「五一一事件」。曾任台灣勞工運動支援會執行幹事、全國自主勞工聯盟主任、第二、三屆國大代表、三屆立法委員。2006年11月辭去立委職務。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36

李昂

(1952-)

施叔端

彰化鹿港鎮人。本名施叔端,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學士、奧立岡州立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李昂在17歲高中時期,發表第一篇小說〈花季〉,內容描述少女內心對性懵懂不安的焦慮,為1960年代現代主義小說的代表作。李昂善於揭露社會禁忌與爭議的社會現象,使她成為當代最具批判性的作家之一。1983年,李昂以〈殺夫〉獲得《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由於內容聳動,〈殺夫〉發表時,引起社會各界的爭論。其作品更被翻譯成英、德、日等多種語言。著有《一封未寄的情書》、《愛吃鬼的華麗冒險》、《年華》、《愛情試驗》、《愛情之書》、《七世姻緣之台灣 中國情人》、《北港香爐人人插》、《外遇》、《她們的眼淚》等。

資料來源: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62、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fprint?ID=2324

典藏號:ccl_tdmn_0115

李界木

(1939-)

宜蘭市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碩士、美國格林威治大學環境科學博士。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行政管理專員、華盛頓台灣同鄉會會長、台灣人權協會理事、會長、國際環保協會理事會長、宜蘭縣政府計畫室主任、環保署副署長、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局長等職。2010年11月,因涉及龍潭購地弊案遭判刑3年半,同年12月29日發監至宜蘭三星監獄執行。著有《還我自然》、《藍天、綠水、淨土》、《反核有理》、《還我生存權》、《一粒麥籽落土 : 台灣人權協會與我》等書。

資料來源:http://mookyilan.ilccb.gov.tw/modules/xcgal/displayimage.php?pid=313&album=28&pos=23

典藏號:ccl_tdmn_0116

李筱峰

(1952/)

台南麻豆人。淡江大學歷史系、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為著名的台灣史研究學者與政治評論家。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自立晚報》、《首都早報》記者、編輯、主筆;台灣北社副社長;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委員;《台灣文獻》期刊編輯委員;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目前在《自由時報》撰寫「李筱峰專欄」。著有台灣史學術著作《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台灣史100件大事》、《解讀二二八》、《二二八消失的台灣精英》等;政論集《黨國復辟前後 : 李筱峰政論集(2007-2009)》、《台灣怎麼論》、《統獨14辯》等書。

資料來源:李筱峰,《黨國復辟前後 : 李筱峰政論集(2007-2009)》,台北:玉山社,2009。

典藏號:ccl_tdmn_0118

李鎮源

(1915/12/04-2001/11/02)

臺南人。國際知名藥理學家。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第一屆畢業,1945年獲帝大醫學博士。因其對國內醫學教育與學術研究貢獻卓越,1969年榮獲教育部學術獎,並於次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6年榮獲國際毒素學會頒發最高榮譽「雷理(Redi)」獎。1979年應德國出版社之邀,主編《實驗藥理學.蛇毒》專書,為研究毒素學者之經典。1985年擔任國際毒素學會會長。此外於1972年至1978年擔任臺大醫學院院長,推動專勤與醫德觀念,並規畫臺大醫學中心。1982年創立「中華藥理學會」、1987年創立「中華民國毒理學會」,並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1986年自臺大醫學院退休。1991年9月參與「100行動聯盟」廢除刑法行動,為聯盟重要精神領袖。1992年成立「台灣醫學界聯盟」。1996年擔任建國黨首屆黨主席,積極參與反核運動、教育改造、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等運動,在學界與社運界享有崇高地位。1998年獲聘為總統府資政。

相關介紹資料:李明瑱、林靜靜,《臺灣的良知.李鎮源教授》,台北:商周,2002;張炎憲、陳鳳華訪問;陳鳳華整理,《100行動聯盟與言論自由》,台北:國史館,2008。

典藏號:ccl_tdmn_0038

沈富雄

(1939/08/23-)

台南新營人。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中心藥理學博士。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美國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首屆中央委員、高雄長庚醫院內科及腎臟科主任、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等職。現為政論節目固定來賓。

相關介紹資料:沈富雄口述及修訂; 彭蕙仙撰文,《不時奮起 : 諤諤之士的快意人生》,台北:麥田,2004。

典藏號:ccl_tdmn_0039

周伯倫

(1954-)

臺北人。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1980年代投入政治運動,曾任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總幹事、台北市議會第5、6兩屆議員、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立法院第2、3、4、5屆立法委員、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等職。2003年因榮星花園弊案判刑有期徒刑6年、褫奪公權4年定讞,案件前後纏訟長達14年,2005年獲得假釋出獄。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4%BC%AF%E5%80%AB

典藏號:ccl_tdmn_0119

周清玉

(1944-)

彰化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大學期間因認識後來的丈夫姚嘉文,開始關心台灣政治,1979年底發生美麗島事件,姚嘉文遭到逮捕,為了營救姚嘉文,周清玉結合其他政治受難者的家屬展開援救行動,並在隔年的增額國大代表選舉中「代夫出征」,並高票當選。曾任黨外雜誌《關懷雜誌》創辦人、關懷廣播電台創辦人兼董事長、國民大會增額代表、第11屆彰化縣長、第10屆台灣省省議員、第4、5兩屆立法委員、臺北家庭扶助中心扶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臺北生命線協會會長、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台灣防暴聯盟理事長等職。著有《「法統」黑面紗》一書。相關介紹資料:邱萬興主編,《與我同行 : 周清玉的政治路》,彰化縣 : 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2007。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6%B8%85%E7%8E%89、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9469

典藏號:ccl_tdmn_0120

東方白

(1938/03/19-)

林文德

台北人,台灣文學作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系水利組畢業。非文科出生,卻熱愛寫作,大學開始就埋首創作,陸續發表了小說與散文。大學畢業後赴加拿大深造,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於1974年移居亞伯大省愛蒙頓城(Edmonton),在該地擔任水文工程師。同時持續創作,作品有《臨死的基督徒》、《黃金夢》、《真美的百合》等。由於旅居國外,東方白的作品同時也受國外文壇的影響,與居住在台灣的作家之作品,呈現不同風格。寫作時東方白也嘗試深根鄉土,其作品《浪淘沙》即為一例。此書同為台灣文學史上,大河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東方白除了創作外也從事翻譯,曾獲吳濁流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獎項。目前居住加拿大多倫多,專事寫作。

典藏號:ccl_tdmn_0040

林保華

(1938-)

凌鋒

中國重慶人。中小學在印尼華僑學校就讀,17歲回北京讀書,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並分發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共黨史。1976年8月,移居香港,開始從事政治評論寫作,期間先後擔任《中報》與《信報》編輯,後曾於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擔任助理研究員。1997年移居美國,繼後在香港、台灣等報刊撰寫專欄。2008年,與李筱峰等成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現任美國21世紀中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會諮詢委員。其筆名有凌鋒、艾克思、林衛等。著有《一個中國人的台灣情》、《告別江澤民》、《中共風雨八十年》等書。

資料來源:http://www.hkfront.org/linbaohuaintroduce.htm、http://www.taiwanus.net/F/F_8/Lin/bio.htm

典藏號:ccl_tdmn_0125

林孝信

(1947/)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博士候選人。1965年,林孝信在臺灣大學求學期間召集同學為《台灣新生報》編輯《中學生科學週刊》,共發行八十三期。1960年代末期在美留學期間,與李怡嚴及芝加哥台灣留學生醞釀以「科學報國」、「讓科學在故鄉生根」為訴求,創辦一份科學刊物,經過三年多的籌備,於1970年1月1日正式創辦《科學月刊》,創刊宗旨為「普及科學、介紹新知、啟發民智、培養科學態度」,發行至今歷時四十年之久,為台灣發行時間最長的科普刊物。1970年底,林孝信因參與保釣運動而遭到國民黨當局列為出入境的黑名單,直到1980年代末期始解除。1997年回國後,致力於推廣通識教育。曾任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創辦人兼會長、新竹青草湖社區大學創辦人、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等職。

資料來源:科學月刊網站;《中國時報》,2009年9月13日。

典藏號:ccl_tdmn_0124

林弘宣

(1942/)

台中人。台灣大學哲學系學士、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美國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神學博士候選人。曾擔任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積極參與黨外活動,1979年擔任《美麗島》雜誌服務處總幹事,「美麗島事件」時與黃信介、呂秀蓮、施明德、林義雄、姚嘉文、陳菊、張俊宏等人一起被捕,遭判處有期徒刑12年,1986年假釋出獄,後曾任民主進步黨仲裁委員,2005年獲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目前從事翻譯工作,譯有《福爾摩沙及其住民 : 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素描福爾摩沙 : 甘為霖台灣筆記》等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5%BC%98%E5%AE%A3

典藏號:ccl_tdmn_0122

林文義

(1953/02/)

臺北市大龍峒人。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畢業。曾任《自立晚報》本土副刊的主編、施明德國會辦公室主任、電視及廣播節目主持人。現為專業專家。以散文、小說、漫畫等知名於世,曾獲得1979年中國時報文學獎。著有散文集《千手觀音》、《寂靜的航道》、《撫琴人》、《茱麗葉的指環》、《港,是情人的回憶》等;漫畫集《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小說集《藍眼睛》、《北風之南》、《流旅》等。

資料來源:林文義,《茱麗葉的指環》,台北:九歌,2003。

典藏號:ccl_tdmn_0121

林正杰

(1952/)

雲林人。東海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為黨外雜誌《前進週刊》的創辦人。1984年擔任「黨外公政會」秘書長。任職台北市議員期間與謝長廷、陳水扁三人因為問政犀利而被封為「黨外三劍客」。1986年因違反選罷法與誹謗案遭判刑一年六個月,林正杰放棄上訴,並利用入獄服刑前空檔期間走上街頭抗議司法不公。著有《綠手指》、《改革體制》、《肥皂箱上》、《選舉萬歲》等書。

資料來源:林正杰,《肥皂箱上》,台北:林正杰辦公室,1992。

典藏號:ccl_tdmn_0123

林清玄

(1953-)

秦情、林漓、林大悲、天心永樂

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天心永樂等,台灣高雄旗山鎮人。台灣作家中最多產的一位,「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記者、《工商時報》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曾獲台灣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林清玄出版有聲書《打開心內的門窗》,在台灣造成旋風,狂銷近二十萬套,而成為許多人民的「心靈導師」,然卻在九○年代發生婚變,引起婦女團體撻伐;婚變之後,林清玄在台灣人氣大跌,近年來積極前往大陸開創新市場。

典藏號:ccl_tdmn_0041

林濁水

(1947/03/)

林宗耀

南投埔里人。原名林宗耀。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曾在《八十年代》、《亞洲人》、《暖流》、《進步》、《深耕》等黨外雜誌擔任編輯,並在《民進報》、《新潮流》雜誌擔任總主筆;1983年出任黨外編輯作家聯合會(編聯會)首任會長;1986年民進黨成立時林濁水為創黨黨員,曾任民進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第二至六屆立法委員,2006年11月辭去立委職務。林濁水因起草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而素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現為《蘋果日報》撰寫專欄,政治評論散見於各報。著有《歷史劇場 : 痛苦執政八年》、《共同體 : 世界圖像下的台灣》、《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路是這樣走出來的》、《統治神話的終結》等書。作品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及1991年自立書評十大好書。

資料來源:林濁水,《歷史劇場 : 痛苦執政八年》,台北:印刻文學,2009。

典藏號:ccl_tdmn_0126

林瑞明

(1950/07/01-)

林梵、林退嬰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碩士,1950年生,筆名林梵、林退嬰。台灣文學作家、評論家、詩人,同時身兼學者,專業領域為: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化史、中國近現代文學史。曾主編《賴和全集》、《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台灣作家全集-戰後第二代》等。研究論文曾被翻譯為日文於日本出版。曾任國家台灣文學館首任館長(2003.10.17-2005.9.1),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台文系教授。

典藏號:ccl_tdmn_0042

林義雄

(1941/08/24-)

台灣宜蘭縣五結鄉人,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是台灣民主進步黨的創辦人之一,民主進步黨歷史上的首位執政黨黨主席。1977年高票當選省議員,他一方面打破言論禁忌,爭取民主,一方面揪出特權,棒喝官僚。台灣省議會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局,成為當時的政治重心,也激勵了許多黨外新生代加入成為議會助理。從此奠定林義雄反對派領袖地位。1979年12月美麗島事件發生,還是省議員的林義雄,因身為「美麗島」五人小組成員而被警備司令部強捕入獄,在獄中受到極大苦難。當林義雄尚在羈押時,1980年發生震驚全台的「林宅血案」,但這場政治謀殺卻間接激勵更多台灣人獻身台灣民主運動。林義雄於兩千年領導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實現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目前則致力於非核家園的推動。

典藏號:ccl_tdmn_0043

林雙不

(1950/10/28-)

黃燕德、黃林雙不

雲林人,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曾在中興大學、彰化建國工專、台南神學院和員林高中教過書。中學時代開始以筆名「碧竹」發表文學創作。80年代改筆名為「林雙不」,其創作轉為關懷社會及文學評論。90年代前後,積極參與政治、社會及台灣獨立運動,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來傳播理念。1992年3月籌組「台灣教師聯盟」,集結中小學教師從事獨立建國與文化重建的工作。1997年11月開始寫作「安安靜靜台灣人」系列小說,書寫海外台獨運動的種種故事。曾獲得文復會金筆獎、中國寫作協會文藝獎章、聯合報小說獎、吳濁流文學獎、賴和文學獎等殊榮。著有小說集《小喇叭手》、《決戰星期五》等;詩集《台灣新樂府》;散文集《事事關心》、《安安靜靜很大聲》等。

相關介紹資料:林雙不,《回家的路》,台北,草根,1999。

典藏號:ccl_tdmn_0044

邱垂貞

(1951/)

桃園人。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今臺北海洋技術學院)畢業。1979年因「美麗島事件」坐牢4年。曾任民主進步黨桃園縣黨部主任委員(1988-1991)、民主進步黨社運部主任(1991-1992)、立法院第2、3、4、5四屆立法委員(1993-2005)。2008年1月,因涉及「中藥商公會全聯會行賄立委案」,遭到最高檢察署特別偵察組起訴並求刑10年。2009年1月,台北地方法院依職務上行賄罪判處邱垂貞有期徒刑8年、褫奪公權5年。2010年9月,台灣高等法院加重判刑至有期徒刑10年、褫奪公權8年,目前案件仍在審理中,尚未定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2%B1%E5%9E%82%E8%B2%9E

典藏號:ccl_tdmn_0127

金美齡

(1934/)

臺北人,現居於日本。北一女中、日本早稻田大學外文系學士、碩士。在日期間,於1962年加入「台灣青年社」,推動台灣獨立運動,曾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英文機關刊物總編輯、中央委員。1992年回到台灣,2000年政黨輪替後,獲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2009年歸化為日本國籍。著有《日本啊台灣啊》、《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等書。

資料來源:金美齡,《日本啊台灣啊》,台北:前衛,200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7%BE%8E%E9%BD%A1

典藏號:ccl_tdmn_0128

金耀基

(1935/02/14-)

Yeo-Chi King

中國浙江人。台灣大學法學士、政治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副校長、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會董事、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香港研究資助局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曾獲得香港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等榮譽學位。著有《從傳統到現代》、《中國的現代轉向》、《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學思與生涯 : 金耀基對話錄》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中央研究院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45

姚嘉文

(1938/06/)

彰化人。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碩士。1972年回台與林義雄、張德銘創設「台灣平民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1975年擔任郭雨新競選立委落選官司的辯護律師,1977年擔任「中壢事件」被告辯護律師。1979年12月因「美麗島事件」而被捕,隔年遭判刑十二年,褫奪公權十年,實際坐牢七年多。獄中期間創作三百萬字的台灣歷史小說《台灣七色記》。曾任民進黨黨主席、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會長、立法委員、總統府資政、中央通訊社董事、考試院院長等職。2004年獲韓國韓京大學頒發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著有《台灣七色記》歷史小說七冊、《風吹美麗島》、《霧社人止關》、《台海一九九九》、《十句話影響台灣》等數十本書。

資料來源:姚嘉文,《風吹美麗島》,台北:前衛,2008。

典藏號:ccl_tdmn_0129

施努來

(1957/10/31-)

夏曼‧藍波安、Syman-Ranpongan

即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Syman-Ranpongan),蘭嶼達悟人,作家兼社會運動者。淡江大學法文系、清華大學人類學碩士班畢業,現就讀於成功大學臺灣文學所博士班。曾任教職、計程車司機、台北市原民會委員、公共電視原住民新聞諮詢委員、「驅除惡靈」運動總指揮、行政院「蘭嶼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98年投入蘭嶼反核運動,對蘭嶼遭受嚴重核廢料污染之問題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並持續發表多篇相關文章(及作品)。站在達悟族人的立場思考,呼應政府及民眾應當正視污染根源,對於蘭嶼的環境問題有極大貢獻。現職公共電視原住民電視台諮議委員、參與國科會「台灣台東探測」計畫,持續為原住民與其居住地做有力的爭取。

典藏號:ccl_tdmn_0046

施明德

(1941/01/15-)

高雄人。陸軍砲兵學校畢業,以少尉任官派往小金門擔任砲兵觀測官。1962年6月被指涉入「台灣獨立聯盟案」而遭補,1964年4月被依「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判處無期徒刑並褫奪公權終身。1970年2月因「泰源事件」受牽連,遭關獨居房長達十一個月。1975年4月因蔣介石過世而被減刑為十五年,1977年6月出獄。1978年6月與美籍人士愛琳達結婚。1978年10月應黃信介之邀擔任「全國黨外中央民意代表助選團」執行秘書。1979年3月籌組「台灣人權委員會」聲援當年年初被捕的前高雄縣長余登發,6月成立「黨外總部」,施明德為黨外決策核心「五人小組」成員之一,後參與《美麗島》雜誌創刊並擔任雜誌社總經理。在同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紀念大會」活動擔任總指揮,當日發生震驚國內外的「美麗島事件」,施明德隨即展開長達二十七天的逃亡行動,終在1980年1月8日被捕,後被判處無期徒刑。在獄中期間,為抗議國民黨政府迫害人權,曾多次絕食抗議。1990年5月獲總統特赦出獄,前後兩次坐牢近二十五年半。出獄後仍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曾擔任立委與民進黨主席。2002年參選高雄市長僅獲八千七百餘票落選。2006年9月發動「百萬人民倒扁運動」。著有《總指揮的告白》、《囚室之春》、《無私的奉獻者 狂熱的革命者》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施明德,《無私的奉獻者 狂熱的革命者》,台北:天下,2002。

典藏號:ccl_tdmn_0047

柏楊

(1920/01-2008/04/29)

郭定生、郭定邦、郭衣洞、鄧克保

中國河南開封人。本名郭定生,後改名郭定邦、郭衣洞。「柏楊」為1960年寫作《寶島長虹》一書時所取筆名。1949年來台。1950年因「竊聽共匪廣播」被羈押七個多月。出獄後開始致力於小說創作。1968年3月因翻譯《中華日報》上「大力水手」漫畫被依「共產黨間諜」與「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罪名遭補,後被判刑十二年,1975年減刑為八年。1976年3月刑滿後被移送至台灣警備總司令綠島指揮部繼續監禁,前後坐牢共計九年又二十六天。1979年1月出版獄中著作《中國人史綱》。1983年開始譯寫《柏楊版資治通鑑》。1985年出版《醜陋的中國人》。1990年其小說《異域》被改編為同名電影。1992年多達72冊的《柏楊版資治通鑑》全數譯完。曾先後獲得台美基金會「人才傑出獎」與行政院的「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監察院公布《郭衣洞叛亂案調查報告》,指出柏楊係遭羅織罪名,同年獲頒二等卿雲勳章。2008年4月病逝。著有《中國人史綱》、《柏楊版資治通鑑》及其他著作約百餘本。

相關介紹資料:遠流實用歷史館編,《這個人這個島—柏楊人權感恩之旅》,台北:人權教育基金會,2005。

典藏號:ccl_tdmn_0049

柯旗化

(1929/01/01-2002/01/16)

高雄左營人。其名字源自於父親為善化人,母親為旗山人,故取名為「旗化」,象徵對鄉土的愛。高雄中學、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科畢業。畢業後先後至旗山中學、高雄一中、高雄女中任教。 1951年7月31日,因受中學同學陳文波的牽連而遭逮捕,被以「思想左傾」的罪名送到綠島新生訓導處接受感訓,直到1953年4月才被釋放。 出獄後,回到高雄女中復職,隔年與蔡阿李女士結婚。此後專注於英語教材的開發,並成立「第一出版社」,出版英語教材,其中《新英文法》先後再版達百次之多,成為臺灣英語教材中的經典之作。

相關介紹資料:國家歷史資料庫;柯旗化,《臺灣監獄島 : 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2002。

典藏號:ccl_tdmn_0048

洪哲勝

(1939/10/14-)

赤子心、Cary S. Hung

出生於台灣台南縣,現旅居美國紐約市。台灣獨立運動及中國民主運動的長期參與者和支持者。早年畢業於台南市進學國小、台南一中,1962年以首名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1963年至1967年在該校水利工程系擔任助教,1967年前往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土木工程科直攻博士,在學間參與創辦校園刊物《望春風》並參加全美台灣獨立聯盟。1971年至1975年間從事台灣研究所專業工作,並擔任台灣獨立聯盟美國本部副主席及宣傳部負責人,1972年擔任《台獨》月刊創刊時的總聯絡人。1975年取得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學位。1979年至1984年間繼續從事台灣獨立聯盟專業工作,擔任台灣獨立聯盟美國本部及總部副主席、以及宣傳部、組織部及訓練部負責人。1981年始擔任《台灣公論報》等創刊社長以及總編輯與部門負責人,1984年脫離台獨聯盟,與許信良等人共同創立台灣革命黨,並擔任該黨總書記。1990年代以後,有鑑於中國崛起,並深感台灣前途並非台灣單方面所能解決,開始投身中國民主化的推廣活動。1997年至1998年任台灣民主進步黨顧問,1998年7月在紐約設「民主亞洲基金會」,並創立《民主論壇》文摘網站。

資料來源:http://asiademo.org/b5/author/hongzhesheng.htm

典藏號:ccl_tdmn_0106

洪鎌德

(1937-)

新竹人。新竹中學、台大政治系學士、維也納大學政治學博士。1968-72年擔任慕尼黑大學研究員與助理教授,1973年起擔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講師,1976年起應國科會邀任台大社會系客座副教授,1980-92年擔任國立新加坡大學政治學系教授,1994年起擔任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教授,2011年退休。主要研究領域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政治社會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等。著有《社會科學與現代社會》、《馬克思與社會學》、《新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科學》、《從韋伯看馬克思》、《法律社會學》等書。

資料來源:廖育信、曾志隆,〈老當益壯的學術大師-洪鎌德教授〉,《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7卷第2期,2011年夏季號,頁69-91。

典藏號:ccl_tdmn_0130

若林正丈

(1949/11/27-)

日本長野縣人,日本大學社會學博士。日本著名政治學者、東京大學教授、日本臺灣學會創會會長。研究領域為台灣政治、台灣近代史。1994年曾出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探討台灣政治與歷史等議題。若林正丈曾多次到台灣演講,對於台灣殖民與歷史等方面的議題皆有涉獵,同時也是此方面的權威。其他著作包括《跨界的台灣史研究》、《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灣的政治─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戰後史》等,皆是探討台灣歷史與政治問題。若林正丈的言論影響了台灣的政治界與學術界,是具有影響力的指標性人物。

典藏號:ccl_tdmn_0050

英若誠

(1929/06/21-2003/12/27)

出生於北京,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曾為演員、導演,同時也是名翻譯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職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1983年擔任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曾在多部電視劇與電影中演出,例如《末代皇帝》、《茶館》、《駱駝祥子》、《推銷員之死》(同時也翻譯此書)等。1998年獲得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的殊榮。

典藏號:ccl_tdmn_0051

翁啟惠

(1948/08/03-)

嘉義人。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曾任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化學系教授、美國史克利浦斯研究院化學與化學生物講座教授、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諮詢委員等職。現在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曾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曾獲得美國哈理遜化學獎、美國總統綠色化學獎、美國化學會合成有機化學獎等殊榮。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有百餘篇論文,擁有60多項專利。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53

翁松燃

(1934-)

台中縣人。彰化高商、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大學畢業後曾任教於彰化高商,後赴美取得威斯康辛大學碩士 (1962),博士 (1971),曾任教於美國俄亥俄兩間州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北京大學、台灣大學及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系教授;曾任總統府顧問、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等職。

資料來源:〈翁松燃教授訪談〉,raec.igd.tw/act/tw-8.doc

典藏號:ccl_tdmn_0131

翁金珠

(1947/01/31-)

彰化人。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台北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曾任增額國大代表、第二屆國大代表、第二至四屆立法委員、彰化縣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七屆立法委員。2009年參選彰化縣長失利。編有《劉峰松選舉官司》一書。

相關介紹資料:王裕雄,《對的堅持 : 翁金珠傳記》,彰化市 : 翁金珠競選總部,2005。

典藏號:ccl_tdmn_0052

高俊明

(1929/06/06-)

台南人。1953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後,開始在南台灣的原住民山區巡迴傳道。1957年受封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同時擔任花蓮玉山神學院教員、院長。1970年被選為長老教會第十七屆議會議長、總幹事。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長老教會特別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主張只有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要求政府徹底革新內政並希望在台灣地區進行中央民意代表的全面改選。而後長老教會又因應國際局勢陸續發表「我們的呼籲」與「人權宣言」等聲明,向執政者也向國際表達台灣人民的聲音。1980年6月因為藏匿通緝犯施明德而遭判刑七年,1984年8月假釋出獄。出獄後仍以長老教會總幹事的身分參與民主運動。1989年4月自總幹事位置退休。1997年獲頒台南神學院榮譽神學博士。2000年5月受聘為國策顧問。著有《冥想的森林-高俊明詩集》、《獄中書簡》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高俊明,高李麗珍口述;胡慧玲撰,《十字架之路 : 高俊明牧師回憶錄》,台北:望春風,2001。

典藏號:ccl_tdmn_0055

高希均

(1936/04/16-)

中國南京人。1949年來台。中興大學、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經濟碩士、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博士。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執教逾三十年,1998年獲聘為該校榮譽教授,並獲得威斯康辛州州長傑出服務獎。曾任行政院顧問、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等職。1980年代創辦《天下》、《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創辦《小天下》兒少讀物。曾獲得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著有《高希均筆下的人與書》、《八個觀念改善台灣》、《經濟學的世界》等20多本書。

相關介紹資料:高希均,《八個觀念改善台灣》,台北:天下遠見,2004。

典藏號:ccl_tdmn_0054

高成炎

(1948-)

梁孟甲

台北市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計算機科學博士。畢業後任職美國太空航空總署(NASA)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JSC)資深軟體工程師。旅美期間創辦《台灣學生報》、《半屏山》刊物,並參與《海外政論》之討論,成為黑名單人物。1990年回台,任教於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過去20年致力於反核運動,為環保運動者,且多次擔任全國反核大遊行總指揮。台灣綠黨創黨召集人。1995年5月20日黨政軍退出三台媒體改造大遊行總指揮。

典藏號:ccl_tdmn_0103

高英茂

(1934/08/31-)

Kau, Ying-Mao

台南人。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美國康乃爾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曾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執行長、美國布朗大學政治學教授、外交部政務次長、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台灣駐歐盟代表。現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編有《中華民國當前革新課題》、《選舉改革硏討會論文集》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56

張俊雄

(1938/03/23-)

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畢業。畢業之後考取律師,於1962年開始執業,之後在平民律師服務中心擔任志願律師,並在台灣教會公報擔任理事長。曾在1980年的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中擔任高俊明牧師的辯護律師,從此步入政壇,先後擔任過六屆的立法委員。2000年政黨輪替後,先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八掌溪事件」後接任行政院副院長,同年10月接替唐飛擔任行政院長,成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民進黨籍的行政院長。2002年初因為宣布停建核四電廠一事而辭去院長一職,由游錫堃接任。卸任行政院長後曾任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民進黨不分區立委。2007年5月,再次回鍋擔任行政院長,也是繼陳誠之後第二位擔任過兩次行政院長的人,2008年5月卸任。著有《新黨、政治責任、軍人干政》、《堅持反對的聲音》、《世紀之辯》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61

崔蓉芝

崔蓉芝的丈夫江南於1984年10月15日在美國加州自宅遭到台灣黑道份子槍殺身亡,崔蓉芝隔年在美國提起訴訟,經多年纏訟,直到1990年9月,崔蓉芝與中華民國政府達成和解,雙方同意以145萬美元的撫慰金作為和解條件,且崔蓉芝同意今後不利用江南案作為拍攝電影、出版小說或以其他方式之宣揚,放棄就本案對任何被告再提出追訴或求償。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23/today-specialreport2.htm、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23/today-specialreport2-5.htm

典藏號:ccl_tdmn_0132

康寧祥

(1938/11/16-)

台北萬華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行政系畢業。1969年當選台北市議員,開啟往後政治生涯。1972年參選首度舉辦的增額立委選舉,與參選國大代表的黃天福聯合競選,兩人均順利當選。1975創辦《臺灣政論》雜誌,擔任社長,該刊雖然僅發行五期,但被視為日後一系列黨外雜誌的源頭與雛形,同年年底連任立委成功。1979年6月創辦《八十年代》雜誌,擔任發行人兼社長,但年底旋遭查禁,後陸續以《亞洲人》、《暖流》等名稱交替使用以因應執政當局不斷的查禁動作,為1980年代十分具代表性的黨外雜誌。1980年底連任立委,1983年連任失利,1986年成立黨外公政會第一個分會-首都分會,同年年底當選第四次增額立委。1989年6月創辦《首都早報》,但僅維持1年3個月即告停刊,但也記錄下當時劇烈變動的台灣社會實況。1990年先後參與國是會議、國家統一委員會。1991年底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後出任第二、三屆監察委員。2000年政黨輪替後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與總統府資政等職。著有《問政三年》、《問政六年》、《選舉立法記》、《危機與希望》、《台灣的憲政危機》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 康寧祥,《危機與希望》,台北:八十年代,1983。

典藏號:ccl_tdmn_0057

張丁蘭

宜蘭人。中興大學社會系、美國西蒙斯(Simmons)學院社會工作碩士。在美期間結識從事海外台獨運動的張燦鍙並結為夫妻,也使得日後張丁蘭開始關心台灣民主人權運動,也因而遭國民黨當局列為出入境黑名單長達二十多年。1976年在美國創立北美洲台灣人權協會,致力於台灣政治犯的援救與人權維護的工作。1988年曾返台兩週但旋遭驅逐出境,直到1991年才順利返台。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婦女發展委員會委員、開創台灣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著有《張丁蘭的故事》。

資料來源:張丁蘭,《張丁蘭的故事》,台北:前衛,2000。

典藏號:ccl_tdmn_0133

張俊宏

(1938/05/17-)

南投人。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碩士。曾任省議員。1979年因美麗島事件遭捕,被依叛亂罪處12年有期徒刑,褫奪公權10年。1987年出獄,出獄後曾任民進黨秘書長、國大代表、民視副董事長、環球電視台董事長、立法委員、總統府資政、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等職。著有《大軍壓境》、《我的沉思與奮鬥》、《台灣社會力分析》、《到執政之路》、《危機與轉機》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60

張旭成

(1936/12/30-)

嘉義人。台灣大學政治系、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民進黨駐美代表、台灣政經戰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國家安全會議副祕書長、台灣駐愛爾蘭代表、台灣駐巴林代表。著有《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 台灣外交與台灣安全》、《台灣、中國與世界》、《如果中共越過台灣海峽》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58

張炎憲

(1947/03/10-)

嘉義人。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灣歷史學會會長、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所研究員、國史館館長、二二八事件基金會董事、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年投入「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及「台灣獨立運動」相關的口述歷史中。2000年至2008年間擔任國史館館長,致力於整理與出版台灣史相關史料彙編及口述歷史的採訪,成果如《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12冊、《二二八事件史料彙編》18冊、《雷震案史料彙編》4冊等。著有《臺灣近代名人誌》(合著)、《鹿窟事件調查硏究》(合著)、《風中的哭泣:五〇年代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合著)等書。並主編史料彙編、論文集數十餘本。

相關介紹資料: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59

張燦鍙

(1936-)

台南人。台大化工系、美國萊斯大學化工博士畢業。畢業後於紐約庫伯大學任教20年,曾任該校化工系系主任。1967年擔任「全美台灣獨立聯盟」副主席兼組織部長。1970年與台灣、日本、歐洲、加拿大、南美洲等地的台獨組織合創「台灣獨立聯盟」(WUFI),張燦鍙並擔任聯盟副主席。1973年被選為台獨聯盟主席並連任七屆直到1987年。1988年創立「台灣建國聯盟」並擔任委員長。1991年再度當選台獨聯盟主席,並於該年年底從海外闖關回台,但在機場被捕,直到1992年5月刑法100條修正後,才在同年10月獲得交保。後於1997年至2001年間擔任台南市長,現為開創台灣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著有《建設東方瑞士-台灣建國藍圖的探討》、《台灣獨立運動三十年 : 張燦鍙選集》、《八千哩路自由長征 : 海外臺灣建國運動二十個小故事》等。

相關介紹資料:張燦鍙,《八千哩路自由長征 : 海外臺灣建國運動二十個小故事》,台北:前衛,2006。

典藏號:ccl_tdmn_0062

張金策

(1943-)

台灣宜蘭礁溪人,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學中文教師、礁溪鄉長、《台灣政論》副總編輯。因白色恐怖逃亡至日本,轉往美國。於美國創辦《海外政論》及《台灣天地》等刊物。

典藏號:ccl_tdmn_0105

曹長青

(1953-)

中國黑龍江省人。黑龍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深圳青年報》副總編輯,1987年因《深圳青年報》冒犯中國當局,曹長青本人於隔年赴美國,此後旅居美國,目前為政論作家,著有《台灣的抉擇 : 藍綠對決,誰主沉浮?》、《理性的歧途 : 東西方知識分子的困境》、《獨立的價值 : 全世界文明社會共同認知的價值》、《美國價值》等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9%E9%95%B7%E9%9D%92

典藏號:ccl_tdmn_0134

許世楷

(1934/07/07-)

高見信

彰化人。台大政治系、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法學博士。

相關介紹資料:陳儀深訪問;簡佳慧等記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63

許信良

(1941/05/27-)

桃園人。政大政治系畢業、政大政治研究所肄業。1967年領取國民黨中山獎金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所修讀碩士。1969年返台後任職於國民黨中央黨部第一組。1971年初,《大學雜誌》改組,許信良擔任社務及編輯委員,參與該刊運作,曾發表〈臺灣社會力的分析〉、〈國是諍言〉等文章。1972年底當選省議員,1977年出版《風雨之聲》一書,書中將省議員分為世家、財閥、公教人員及職業政客等四類,不料引起其他省議員的群起攻訐,甚至通過臨時動議,促許信良反躬自責、勇於認錯。年底參選桃園縣長,選舉開票當天因為有民眾發現選務人員舞弊,因而聚集在中壢警分局外抗議,是為中壢事件,結果許信良仍以懸殊差距當選縣長。1979年因參與年初的「橋頭遊行」而在6月被公懲會處以停職兩年。同年8月與黃信介、施明德等人創辦《美麗島雜誌》,9月30日赴美,在美期間創辦《美麗島週報》。1986年5月在紐約市籌組「台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發起「遷黨回台」運動,同年11月闖關回台被拒入境,引發「桃園機場事件」。1989年自中國偷渡返台被捕,被依叛亂罪判刑10年,1990年5月獲特赦出獄。1991年10月當選民進黨第5屆主席,1993年底因縣市長選舉失利而辭職。1995年爭取黨內總統提名失利。1996年6月再次當選黨主席,並主導次年的第四次修憲。1999年5月宣布退出民進黨,並投入2000年總統大選。2000年3月參選總統落選。著有《風雨之聲》、《當仁不讓》、《挑戰李登輝》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夏珍,《許信良的政治世界》,台北:天下遠見,1998。

典藏號:ccl_tdmn_0064

許榮淑

(1939-)

南投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IEMBA)畢業。創辦《生根》、《深耕》系列黨外雜誌。曾任國民大會代表、世界和平婦女會副理事長、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台灣總會會長、四屆立法委員、立法院民進黨黨團書記長、民進黨中常委、立法院世界台商之友會副會長等職。2009年因赴中國參加「國共論壇」而遭到民進黨開除黨籍;同年創立人民最大黨,並出任首任黨主席;2011年曾參選2012年總統連署,但因連署人數未達法定門檻而未能正式登記參選。著有《敲歷史的鐘》、《台灣人的白皮書》等書。

資料來源:立法院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136

許添財

(1951-)

台南人。成功高中、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系學士、經濟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銀行系系主任、第2、3、4、7(補選)四屆立法委員、台南市第14、15屆市長(2001.12-2010.12)。1982年,以交換學者身份赴美進修,遭列入黑名單無法返台,期間加入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擔任《臺灣公論報》編輯,1990年返台,返台後連任三屆立法委員(第2、3、4屆),1997年曾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台南市長落選,2001年參選台南市市長勝選,2005年連任成功。2011年投入第7屆立法委員補選當選。著有《改造國會救台灣 : 許添財立法院問政實錄》、《水落石未出》等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8%B1%E6%B7%BB%E8%B2%A1

典藏號:ccl_tdmn_0135

許登源

(1937/09/21)

何青、彎弓

台南市人。台南一中畢業後,進入台大哲學系就讀,師承殷海光先生,1960年畢業。役畢擔任台大哲學系助教兩年,並於《文星雜誌》發表文章,與殷海光、李敖一同抗拮國民黨對言論自由的鉗制、希望老人把權力給年輕一代。1963年,獲美國大學研究所入學許可與獎學金時,台灣當局順勢暗示許登源應離台,幾經考慮,赴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哲學研究所就讀。因為關心台灣未來,透過圖書館館藏接觸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問題產生相當興趣,因此開始組織左派讀書會。1966年底,抵達紐約,擴展紐約讀書會,並與柏克萊、芝加哥、巴爾的摩、田納西和華盛頓等地讀書會串聯。70年代,涉入美東海外保釣運動,通過讀書會的組織基礎,積極串聯台灣留美學人,反對帝國主義對台欺壓,參與保釣刊物《群報》的社論與編排等重要編務。在積極思索台灣與中國未來出路的過程裡,一方面,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方面,對兩地社會階級的深刻分析,為台灣左派運動構築路徑。為此,先後在7、80年代創辦《台灣人民》、《台灣思潮》兩本刊物,發展台灣左派運動的理論與分析。亦在此期間,積極參與紐約台灣同鄉會與世界台灣同鄉會的活動,與台獨左派進步人士組織讀書會。雖因黑名單而滯美,仍跨海支援台灣的社會與民主運動。1992年,以花旗銀行副經理職位退休,台灣當局解禁黑名單,返台參與台灣社會運動,窮盡一生所學,教導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人研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資本論》;參與反核四、赴AIT抗議反對台灣米酒不合理漲價、反對高學費等運動,到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講學,創辦「台灣《資本論》研究會」,不辭辛勞,密集往來台灣美國兩地。畢生心血結集為《現代辯證法:《資本論》新說》。2009年3月病逝於紐約。

資料來源:〈紀念左翼前輩許登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2009年6月,頁501-504。http://youth.ngo.tw/dk-study/200904515-2.htm

典藏號:ccl_tdmn_0107

連溫卿

(1894/05-1957/11)

台北人,20年代重要的社會運動家之一。1923年與蔣渭水等人籌組「社會問題研究會」,對社會主義等理論探究,之後隨即加入台灣文化協會。連溫卿思想深受日本社會主義者山川均影響,甚至被後人稱為台灣的「山川主義者」。1927年文化協會分裂時,屬於溫和派的連溫卿,脫離文協另組「新文協」,後因理念不合,連溫卿於1929年被新文協開除會員籍。而後逐漸淡出政治運動,因此未受後來政治事件波及。而後連溫卿在《民俗台灣》、《台北文物》等刊物發表民俗及歷史等文章。戰後生活不佳,於1957年辭世。

典藏號:ccl_tdmn_0065

郭雨新

(1908/08/24-1985/08/02)

宜蘭人。宜蘭農林學校、臺北帝國大學農林專門部畢業,畢業後於林本源興殖株式會社任職。1939年赴上海、北平經商。1946年回臺。1948年加入青年黨。1950年遞補為台灣省議會第一屆參議員,1951年起至1971年任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至三屆省議員、臺灣省議會第二至四屆省議員。由於在任內敢直言批評政府施政,舉凡改進選舉、保障人權、言論自由、中央民意代表改選等議題均直言不諱,因而贏得「小鋼炮」之譽,並與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等人合稱「省議會五虎將」。1960年參與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之後成為新舊世代反對運動人士的聯繫者,為1960年代後期1970年代前期台灣民主運動的領導者。1972年棄選省議員,1973年參選監察委員及1975年競選增額立委均在國民黨強力打壓下而落選。1977年離臺赴美。1978年1月在美國宣布將與蔣經國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總統。1979年成立「臺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從事政治犯營救、台灣關係法立法遊說等工作。1985年8月逝世於華府。著有《青果紀事》、《議壇縱橫集》、《議壇二十年》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張文隆、陳儀深、許文堂訪問,《郭雨新先生行誼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8;台灣省諮議會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66

陳以德

(1930-)

澎湖人。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美國費城賓州大學碩士、博士。1956年1月,與林榮勳、盧主義、林錫湖、楊東傑在費城成立Formosans’ Free Formosa(台灣人的自由台灣),該組織是美國第一個以推動台灣獨立為宗旨的組織,也是日後美國台獨運動發展的濫觴。Formosans’ Free Formosa於1958年1月改組為「台灣獨立聯盟」(United Formosans in for Independence,U.F.I),陳以德於1960年底至1966年間擔任「台灣獨立聯盟」主席,1961年8月3日,曾帶領王人紀、劉寬平、許子津等人至紐約聯合國大廈前抗議中華民國副總統陳誠訪美,該次抗議是旅美台獨人士第一次公開的抗議行動。曾任教於俄亥俄州的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其博士論文為Japanese Colonialism in Korea and Formosa: A Comparison of Its Effects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sm,並在國際期刊上發表多篇關於日治時期殖民統治的學術論文。

資料來源:張炎憲、曾秋美、沈亮訪問,《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2:掖種》,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0。

典藏號:ccl_tdmn_0138

陳唐山

(1935/09/)

台南人。台灣大學大氣物理系、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碩士、美國普渡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在美期間積極推動台灣獨立與民主運動,曾經擔任全美台灣同鄉會及世界台灣同鄉會會長、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會長,並與蔡武雄等人共同創立台灣國際關係中心(CTIR), 1990年獲選為全美傑出亞洲社團領導人。1992回台灣當選立法委員,1993年當選台南縣長並順利連任 ,2001年二度當選立法委員。曾任外交部部長、總統府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著有《定根台灣陳唐山》。

資料來源: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140

陳婉真

(1950/06/10-)

台灣省彰化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畢業,擔任《中國時報》記者,負責省議會採訪,和許信良等有所互動。台美斷交前,應許信良之邀,參選台北市的立法委員,以「恢復已失之黨魂、國格」為號召,而遭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後創辦戒嚴體制下的第一份地下報紙《潮流》,繼而遠走北美。為抗議國民黨政府逮捕《潮流》印刷者,而於「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前進行絕食,因此成為黑名單人物,長期無法返國。在美國期間時,又與台獨運動者聯合,並組織「台灣建國聯合陣線」。1989年,為參加鄭南榕葬禮,決定翻牆回家。1991年,陳婉真成立台灣建國運動組織,結果與林永生、許龍俊等人以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的叛亂罪被捕。卻也引發民間「要求廢除刑法第一百條」的聲浪;使得國民黨政府宣佈取消黑名單,釋放因主張台灣獨立而被捕的「叛亂犯」,並承認主張台灣獨立人士的結社權,成為當時街頭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後陸續為立法委員、南投縣政府社會局長、新聞處長,至2008年卸任。淡出政治圈後,埋首於台灣史寫作,焦點放在探討1940至1950年間的台灣歷史,並尋訪多位當時遭受歷史或統治者磨難的長者進行口述訪談。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典藏號:ccl_tdmn_0104

陳師孟

(1948/08/04-)

台灣大學經濟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民主進步黨秘書長、臺北市副市長、中央銀行副總裁、總統府秘書長、凱達格蘭學校校長。現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著有《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總體經濟演義》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72

陳文成

(1950/01-1981/07)

台北林口人。台灣大學數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統計系,為當時統計學界傑出的青年學者,在美期間對台灣的民主運動甚為關心。1981年5月陳文成攜眷返台省親,但卻在7月初遭警備總部約談,約談隔日即被發現陳屍於台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草坪,由於在此之前曾發生「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等重大政治事件,因此該此命案引起國內外社會極大的關注,美國國會甚至為此召開公聽會,質疑國民黨在美國校園的特務間諜。陳文成命案經過各方多次調查仍無法完全確定係自殺、他殺或是意外身亡。2009年最新一次的調查報告則認為「並無積極(具體)證據可資推斷為他殺或自殺,不排除意外墜落之可能性較大」。陳文成的家屬於1990年成立「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2000年更名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透過舉辦音樂會、台灣歷史文化之旅、台灣影像展等活動紀念陳文成。

資料來源:胡慧玲,鄭志勤編輯,《陳文成博士逝世19週年紀念集》,台北:臺美文化交流基金會,2000。

典藏號:ccl_tdmn_0137

陳明台

(1948-)

1948年生,知名作家陳千武之子。與父親同為「笠」詩社詩人,同時擔任教職。陳明台為戰後出生的第一代詩人,他的詩作風格深受時代影響。陳明台除了寫詩,評論、翻譯等領域皆有涉獵。曾編撰《台中市文學史初編》,成為後學研究台中市時的珍貴史料。作品曾獲巫永福文學獎,現任教於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從事鄉土文學研究。

典藏號:ccl_tdmn_0069

陳映真

(1937-)

陳映善、陳永善

出生於苗栗竹南。小說家。原名陳映善,後改名陳永善,為紀念其早逝的哥哥陳映真而以「陳映真」為筆名,另有許南村、石家駒等筆名。陳映真以小說與文藝理論著稱,也創辦闡揚關懷與愛的《人間》雜誌(1985-1989)。在陳映真人生中有兩件大事影響他甚鉅,一為1958年養父的去世,一為1968年「民主臺灣聯盟事件」。1958年養父去世後,家道遽而中落,因之而來的挫折和困辱情緒,在他易感的青少年時代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家道淪落的灰黯記憶,造成早期(1959-1961)作品蒼白慘綠的色調;〈麵攤〉、〈我的弟弟康雄〉、〈故鄉〉等小說皆可見此特色。1961年,陳映真文風一轉,轉向冷靜、理性、寫實,有《將軍族》、《唐倩的喜劇》等小說。1968年,陳映真原受邀赴美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國際作家工作坊」(Writers’ Workshop),卻因前一年與友人共同籌組「民主臺灣聯盟」,被政府以該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遭到逮捕入獄。1975年出獄後,陳映真以舊作結集出版《第一件差事》及《將軍族》2本小說集復出文壇,並以許南村的筆名發表〈試論陳映真〉,做為與過去自我的、小知識分子偏執的告別。1977年6月以〈鄉土文學的盲點〉一文加入鄉土文學論戰,7月又發表〈文學來自社會反映社會〉,引用王拓「鄉土文學」之說,而認為「鄉土文學」是具有反帝、反封建特性之中國民族主義文學。1977年8月,彭歌於《聯合副刊》發表之〈不談人性‧何有文學〉直接抨擊陳映真的作品常依循某種公式來寫作,文學淪為器具化,並針對陳映真的〈試論陳映真〉進而分析、批判與質疑他的「強烈黨派性」,陳映真亦回文還擊。文章來來回回之間,陳映真身為論戰中心的鄉土派主將之一,除了不畏敏感時局與白色恐怖的政治威脅,不斷發表評論來說明自我論點,並一一回擊質疑他的官方反鄉土派。1978年發表〈賀大哥〉和〈夜行貨車〉等小說,站在第三世界立場探討跨國企業對第三世界在經濟、文化上的侵略,以鮮明的形象描繪出第三世界民眾心靈的污染、扭曲和頹廢,或是抗拒與掙扎。1980年代,隨著政治、社會風氣漸趨自由,陳映真自1984年開始把1950年代的真實狀況寫成《鈴鐺花》、《山路》等政治小說。1987年與胡秋原等人共同成立「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1990年後經常往返中國與臺灣。1996年獲中國社科院授予榮譽高級研究員。陳映真除上述之小說外,也致力於文學評論,如《知識人的偏執》、《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西川滿與臺灣文學》、《中國結》等結集。2009年,文訊雜誌等團體舉辦「陳映真創作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並將相關論文集結出版。

資料來源:許秀慧撰,「陳映真」詞條,查詢自「台灣大百科」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fprint?ID=2287

典藏號:ccl_tdmn_0139

陳武雄

(1922/05/01-)

陳千武、桓夫、春岡咲人、千衣子

陳千武(陳武雄為其本名),1922年生,知名文學家,南投名間人,現定居於台中。另有筆名桓夫、春岡咲人、千衣子等。曾任台中市文化中心主任、文英館館長、「笠」詩社主要成員之一。創作量豐,作品跨越詩、小說、隨筆、評論、兒童文學和翻譯等領域。代表作有《密林詩抄》、《媽祖的纏足》、《獵女犯》等。陳千武即所謂「跨越語言的一代」,人生經驗深受殖民、語言轉換與戰爭等影響,經驗常體現於作品與行為上(如1940年,中學時期的陳千武,就曾因反對政府的「改姓名」政策被禁足)。

典藏號:ccl_tdmn_0070

陳永興

(1950/08/12-)

高雄人。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總統府國策顧問、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現為羅東聖母醫院院長。1986年出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致力於關心政治犯、原住民、勞工、婦女、殘障弱勢權益等,因而被稱為「人權醫師」。1987年與鄭南榕等人共同發起「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率先開啟平反228運動的風潮。1993年曾獲提名李登輝總統為監察委員但落選,同年底參選花蓮縣長失利。1995年當選立委,致力教育改革、醫療人權、社會福利等議題。1999年出任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規劃成立台灣醫療史料中心。曾獲台美基金會頒發「社會服務人才傑出獎」、賴和醫療奉獻獎、行政院「法制再造工程」銀斧獎、抗SARS特別貢獻獎等殊榮。著有《柏克萊沈思》、《拯救台灣人的心靈 : 台灣社會人心的病症》、《愛河沉思錄 : 返鄉六年文集》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陳永興的數位歷程檔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67

陳芳明

(1947/06/10-)

陳嘉農、宋冬陽、施敏輝、竹衣、文家期、柯劍星、溫萬華、楊俊清、楊勝風、顔新文、蘇潔夫、陳仲林、邱武臺、李靜秋

臺灣高雄人,出生於左營。私立輔仁大學歷史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主進步黨文宣部主任;任教於靜宜大學中文系、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早年以詩論聞名,以筆名陳嘉農,撰寫詩與散文;以筆名施敏輝,撰寫政治評論;以筆名宋冬陽,撰寫文學評論與歷史傳記。學術則專攻南宋中國史,並研究日據時期臺灣左翼政治運動與文學運動。

典藏號:ccl_tdmn_0101

陳若曦

(1938/11/15-)

陳秀美

本名陳秀美,1938年生,台北永和人,台灣文學作家。寫作風格為寫實主義,對於政治與社會等議題皆有涉獵。1954年陳若曦與台大外文系的同學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等人合辦《現代文學》雜誌,開啟西方主義進入文壇之窗。1966年陳若曦隨丈夫至中國定居,當時適逢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後輾轉到香港從事教職。1974年移民至加拿大溫哥華,擔任銀行職員。作品《尹縣長》即是依此期間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寫成,具有時代性的代表意義。作品曾獲吳濁流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特別小說獎、中山文藝獎等獎項。其人與其作皆傳遞關懷人民及社會的意念,為台灣文壇中寫實主義的代表家之一。

典藏號:ccl_tdmn_0071

陳菊

(1950/06-)

宜蘭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圖書資訊科、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因為擔任黨外省議員郭雨新的助理而踏上政治之路。1978年因將雷震先生的資料送往國外刊載而遭到警總約談十三日始得獲釋放,同年出任「全國黨外中央民意代表助選團」執行秘書。1979年參與《美麗島》雜誌的編輯工作並擔任雜誌社高雄服務處副主任,同年12月因美麗島事件而被捕,遭判刑十二年,1986年2月假釋出獄。1991年參選國大代表當選。後曾任台北市社會局局長、高雄市社會局局長、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2005年9月因為高雄捷運泰籍勞工抗爭事件而辭去勞委會主委一職。2006年底參選高雄市長,因與對手票數差距甚小,選後又歷經一年的選舉訴訟始確定當選。2010年,當選第一屆大高雄市市長。著有《黑牢嫁粧 : 一個台灣女子的愛與戰》。

資料來源:張麗伽,《陳菊 台灣菊 : 台灣最後的情義》,台北:印刻,2006。

典藏號:ccl_tdmn_0141

陳逢源

(1839-1982)

台南市人,是一位政治家、經濟家,也是位詩人。戰前曾加入「南社」,戰後與友人合創「台灣詩壇」。日據時期畢業於總督府國語學校,並任職於三井洋行。也加入台灣文化協會(擔任理事)、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曾任兩次請願委員),積極參與社會文化啟蒙運動的推展。也曾因「治警事件」被捕入獄。陳逢源在文協的講演會中,集中探討經濟面的優劣。曾多次對於台灣的金融政策提出意見。1926年,文化協會內部出現了意識形態分歧的爭議,主要是由陳逢源與許乃昌對於「中國改造論爭」的論辯。1927年文化協會分裂,陳逢源與蔣渭水等人宣佈另組「台灣民眾黨」,以保守、民族主義的立場,主張內部體制的改革。戰後,陳逢源曾任省議員、銀行員等職,投身金融業,並創辦台北銀行。除了對政治方面的貢獻外,同時也對社會經濟方面,具備一定的影響力。

典藏號:ccl_tdmn_0073

陳鼓應

(1935-)

出生於中國福建省。台中二中、台灣大學哲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取得碩士學位後,即在台大哲學系擔任講師,1972年12月4日,台大大學論壇社舉辦「民族主義座談會」,會中有台大哲學所學生馮滬祥發言指責陳鼓應「專門攻擊政府黑暗面」,遭到陳鼓應以「職業學生」回嗆,接者並引發「職業學生事件」及「台大師生約談事件」。1973年2月,陳鼓應遭到警備總部約談,隨後獲得釋放,但當學期結束後未獲得續聘,其後更發生一連串台大哲學系師生遭到整肅的事件,史稱「台大哲學系事件」,直到1990年代始獲平反,陳鼓應也重返台大哲學系任教,目前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9%BC%93%E6%87%89、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A4%A7%E5%93%B2%E5%AD%B8%E7%B3%BB%E4%BA%8B%E4%BB%B6、
洪三雄,《烽火杜鵑城:70年代台大學生運動》,臺北:自立晚報,1993。

典藏號:ccl_tdmn_0142

魚夫

(1960-)

林奎佑

屏東人。本名林奎佑。輔仁大學經濟系肄業、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EMBA畢業。為知名的政治漫畫家。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漫畫類最優獎」。曾主持多家電視、電台節目。曾任自立報系主筆、施明德國會辦公室主任、台灣人權協會執行委員、《民眾日報》主筆、TVBS新聞節目中心主任、三立電視台台灣台總監等職。目前在《自由時報》、《獨家報導周刊》上連載時事漫畫。2007年創辦玉山網路電視台。著有漫畫集《漫畫解嚴》、《魚夫漫畫show》等;旅遊書《365的二分之一 : 魚夫春分到秋分的漫遊》、《魚夫帶你遊金門》等。

資料來源:魚夫,《365的二分之一 : 魚夫春分到秋分的漫遊》,台北:紅色文化,2001。

典藏號:ccl_tdmn_0143

傅佩榮

(1950/12/16-)

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哲學研究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現為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儒道天論發微》、《儒家與現代人生》、《哲學入門》、《文化的視野》、《中西十大哲學家》、《柏拉圖》等書。

資料來源:臺灣大學哲學系網站:http://www.philo.ntu.edu.tw/faculty/detail.php?no=2

典藏號:ccl_tdmn_0144

勞思光

(1927-)

中國湖南人。北京大學哲學系肄業、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人;曾擔任香港珠海學院講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哲學系講師、高級講師及教授、台灣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政治大學客座教授、東吳大學端木愷客座教授、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教授。現為台灣華梵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曾獲得行政院文化獎(2001)、中央研究院院士(2002)、教育部學術獎(2002)、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2004)等殊榮。著有《存在主義哲學新編》、《康德知識論要義》、《歷史之懲罰》、《新編中國哲學史》、《中國之路向》、《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等書。

資料來源:華梵大學哲學系網站http://www.hfu.edu.tw/~phlsk/

典藏號:ccl_tdmn_0145

彭明敏

(1923-)

見山

高雄縣鳳山人,生於台中大甲。台灣大學政治系、加拿大麥基爾(McGill)大學國際航空法學碩士、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成歸國後即出任母校政治系副教授,並在1957年,年僅34歲即擔任政治系教授,為當時受政府重視之年輕學者,曾獲得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家講座、出任第二次「陽明山會議」學界代表、台大政治系系主任、聯合國中國代表團顧問、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1964年與謝聰敏、魏廷朝擬定「台灣人民自救宣言」,開宗明義表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早已是鐵一般的事實、「反攻大陸」絕無可能、蔣介石政權既不代表中國也不代表台灣等被當局視為極端的言論,宣言中並具體提出目標:推翻蔣政權、制訂新憲法、重新加入聯合國。然而該宣言尚未及發送即遭查扣,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三人也遭到逮捕。1965年4月,軍事法庭判彭明敏、魏廷朝有期徒刑八年,主筆宣言的謝聰敏則被判十年。同年11月彭明敏即被特赦出獄,但從此遭軟禁在家,被24小時嚴密監控,其間雖然曾獲得國外大學聘書但未獲准出境。1970年1月秘密逃往瑞典,獲得政治庇護,同年9月前往美國,直到1992年11月回台為止。在美期間曾任台灣獨立聯盟總本部主席、台美協會董事長、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會長、亞太民主協會理事長等職,致力推動台灣獨立運動,並促進台灣島內的民主自由。1994年成立彭明敏文教基金會並擔任董事長。1996年代表民進黨參選台灣首屆民選總統選舉,獲得約21%選票支持。2000年政黨輪替後獲聘為總統府資政、擔任亞洲太平洋自由民主聯盟秘書長。2007年獲日本關西學院大學頒授名譽法學博士。著有《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逃亡》、《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合著)等書。

資料來源: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增訂版,臺北:玉山社,2009。

典藏號:ccl_tdmn_0146

彭瑞金

(1947/11/02-)

1947年生,新竹人。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畢業,現任教於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曾獲賴和文學獎、巫永福評論獎、中國語文獎章等,並擔任吳濁流文學獎評審。作品多以評論(尤以評論小說)為主,研究領域主要鎖定於台灣文學,並在評論的過程中建構文學史,代表作《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即是一例。曾主編《葉石濤全集》,也曾編輯詩刊。由於地緣與血緣等關係,對南部的文學情形及客家文學的發展,皆大力推展。

典藏號:ccl_tdmn_0075

彭百顯

(1949/06/14-)

南投國姓人,知名社會運動家彭華英曾孫。曾任教職、銀行員、南投縣長(1997-2001)。曾獲選年天下雜誌「新世代領導者」(1993年),於歷年國會記者的評鑑中,也獲得不錯的成績。2001年,彭百顯擔任南投縣長的任期內,因涉嫌貪污遭到起訴,也因此在2001年底的縣長選舉中落敗。2004年時,此貪污事件才得以平反。然而此事件對彭百顯影響不小,而後逐漸淡出政壇、重拾教鞭。目前任教於開南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典藏號:ccl_tdmn_0074

焦雄屏

(1953-)

台灣著名電影學者、電影製片及電影評論家。目前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著作有《台灣新電影》、《談影錄》、《新亞洲電影面面觀》等書籍及「台灣電影精選」等多系列電影叢書。也撰寫《紅高粱》等中國電影劇本,同時監製多部電影與翻譯外國電影書籍,並曾擔任金馬獎主席。焦雄屏致力做一位追尋歷史的電影工作者,曾言:「我的願望是提昇台灣電影文化」,她的著作即呼應著此目標。焦雄屏對台灣電影界的貢獻極大,也成為電影人及喜愛電影的觀眾對電影觀感的參考大師。為台灣電影界的指標性人物。

典藏號:ccl_tdmn_0076

馮驥才

(1942-)

當代作家,1942年生,原籍浙江,出生於天津。從小喜愛美術,高中畢業後,即前往天津市國畫研究會工作,開始對民間藝術產生興趣。而後調至天津美術廠、天津市文化局,後轉入天津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曾任天津市文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並持續創作,擅長寫知識份子生活及天津歷史故事。作品有《雕花煙鬥》、《啊!》、《神鞭》及電影劇本《神燈》等,並持續獲獎,並被翻譯為英、法、德、日等語言在國外發行。近年來,馮驥才致力於民間文化遺產的保存、搶救。他認為,先進國家都開始對民間遺產進行搶救的行為,中國也必須跟進。他在天津大學成立了第一個遺產保存中心,儲存大量民間遺產。並擔任民間文化基金會企圖的領導者。積極喚醒人民對文化的重視,發展中華文化,並開展各項公益活動,推動中國民間文化搶救及保護。因此獲得「民間文化遺產的守望者」的美譽。

典藏號:ccl_tdmn_0077

黃信介

(1928/08/20-1999/11/30)

黃金龍

本名黃金龍,台北大龍峒人。畢業於中興大學行政學系。曾參與「中國民主黨」籌組工作。1961、64年兩度當選台北市議員。1969年參與中央民意代表補選,與黨外人士郭國基同當選末代「終身立委」,開始成為黨外重要的領導人物。1975年與新生代政治明星康寧祥創辦《臺灣政論》,任發行人,該刊延續《自由中國》與《大學雜誌》爭取自由民主的傳統,為日後黨外雜誌的先聲。1978年組織「臺灣黨外人士助選團」,巡迴全台為年底的增額選舉造勢。同年8月創辦《美麗島》雜誌,任發行人,並在全台各地廣設服務處,形成「美麗島政團」。12月10日發生「高雄事件」,黃信介被依叛亂罪處14年刑期,褫奪公權10年,直到1986年5月才假釋出獄。1988年、89年當選民進黨第三、四任主席。1990年5月被李登輝總統特赦,1991年9月恢復立委職務,但隨後即辭職,並投入年底的國大選舉並當選。1992年底又以「元帥東征」為號召,參與花蓮縣立委選舉並當選。1996年5月被聘為總統府資任。1999年因心肌梗塞逝世。

相關介紹資料:〈民國人物小傳〉,《傳記文學》第18卷第4期,頁146-151,1971。

典藏號:ccl_tdmn_0079

黃宣範

(1941-)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博士,台灣學界著名語言學學者。曾任台灣語言學學會理事長,現任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諮議委員、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積極推動語言學的傳播,主要研究鎖定於功能語法學、認知語意學及台灣南島語言學三個面向上。除了國語的推行外,也極力推動南島語言的發展。著作有《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語言學新引》(翻譯)等。

典藏號:ccl_tdmn_0080

黃昭堂

(1932-2011/11/17)

黃有仁、Ng, Yuzin Chiautong

出生於台灣台南縣漁村的望族,台南一中、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國際澩學碩士、社會學博士。歷任日本聖心女子大學、東京大學講師、昭和大學政治學教授。曾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財團法人現代文化基金會董事、日本昭和大學名譽教授。2011年11月17日因鼻竇手術,術後引發心律不整,經查為主動脈剝離而驟逝。1959年即開始從事台灣獨立運動。1960年2月,黃昭堂以黃有仁化名,與王育德,及幾位台灣來的留日學生,在東京成立了「台灣青年社」。1964年,「台灣青年社」改組為「台灣青年會」,黃昭堂擔任了委員長的職務。1966年,該會再度改組為「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四年後的1970年,全世界的台灣獨立運動團體 --- 日本的「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全美台灣獨立聯盟」、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歐洲台灣獨立聯盟」以及「台灣自由聯盟」--- 共同合組了「台灣獨立聯盟」,總部設在美國。該盟成立沒多久,即發生了舉世震驚的黃文雄槍擊蔣經國事件,史稱「刺蔣案」。2004年2月28日「手護台灣大聯盟」活動總指揮。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典藏號:ccl_tdmn_0107

黃武東

(1909-1994/11/14)

台南州東石郡(現嘉義縣義竹鄉)人。7歲時即信主,後入台南長老教中學(現台南長榮中學)、台南神學院接受神學教育。畢業後先後受派至澎湖瓦碉教會、嘉義水上教會、雲林斗六教會、嘉義教會傳教。1950年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部大會首任總幹事。1951年3月,由黃武東牧師所發起的南北兩大教會組織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成立,黃武東同時被選為首屆議長。1957 年2月,受選為第一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1973年3月,有感於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日益緊縮,在海外與林宗義教授、黃彰輝牧師、宋泉盛牧師等人發起「台灣人民自決運動」,並發表「台灣人民自決運動宣言」,強烈表達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的信念,堅決反對由任何外來勢力來片面決定台灣的未來。1987年與黃彰輝牧師一同獲得母校台南神學院榮譽神學博士之榮譽。晚年致力於建立「台灣教會歷史資料館」。著有《台灣慣俗與民間傳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合著)、《黃武東回憶錄》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黃武東,《黃武東回憶錄》,台北,前衛,1988。

典藏號:ccl_tdmn_0078

黃照夫

(1944-)

雲林人。虎尾中學、台北工專電機系畢業。1969年前往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73年3月29日,黃照夫因在巴黎行刺國民黨駐法國總支部書記滕永康而被捕。《台獨月刊》曾刊登「黃昭夫自白書」,當中寫到選擇滕永康作為行刺目標,並不是因為他出生於中國大陸,而是因為他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從事迫害台灣人的工作;此外,黃昭夫之所以採取「行刺」的手段是因為,他認為「暴力是打倒蔣政權不可缺而最重要的方法」,此外,黃昭夫並不相信國民黨政權會因為暴力以外的因素而垮台。黃昭夫將暴力手段解釋為「弱者對抗壓迫者最有效的戰略」,同時因為弱者是被迫採取此種手法,所以理由正當。

資料來源:《台獨月刊》,第15期號外,1973.5.28,頁1-4。

典藏號:ccl_tdmn_0148

黃華

(1939-)

基隆人。曾經四度坐「政治獄」,第1次是1963年因組織自由黨參選基隆市議員,被認定為「甲級流氓」關到小琉球管訓2年半;第2次是1967因組織「全國青年團結促進會」,被依「叛亂罪」判刑10年;第3次是1976年因擔任「台灣政論」雜誌副總編輯,被依「叛亂罪」判刑12年;第4次是1990年因發動「新國家運動」,主張總統民選、制訂新憲法,被依「叛亂罪」判刑10年,前後坐牢長達23年。曾任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組織部第一任主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蒙古文化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蒙古國立大學客座教授等職。著有《別無選擇 : 革命掙扎》一書。

資料來源:黃華,《別無選擇 : 革命掙扎》,台北:前衛,2008。

典藏號:ccl_tdmn_0147

楊國樞

(1932/12-)

中國山東人。台灣大學理學院理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中國南京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亞洲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原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暨心理學系講座教授。曾多次獲得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等殊榮。著有《現代社會的心理適應》、《中國人的蛻變》、《華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等學術著作。

相關介紹資料:中原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83

楊泰順

(1953/04/18-)

台北人。政治大學政治系學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助理研究員、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民主基金會執行長、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台灣省第十屆議員。現為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國人權協會常務理事。著有《被誤解的國會》、《從新黨看天下》、《利益團體政治》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楊泰順,《被誤解的國會》,台北:希代,2001。

典藏號:ccl_tdmn_0082

楊青矗

(1940/08-)

楊和雄

本名楊和雄,台南人,素有「工人作家」之稱。擅長描寫「工人階級」在時代下的掙扎與悲哀。1970年起陸續出版《工廠人》、《廠煙下》、《工廠女兒圈》與農村作品《在室男》等,曾擔任工人的楊青矗更能體會這些小人物的艱辛,因此寫作時十分能貼近工人心理。楊青矗同時也參加勞工運動。後因美麗島事件入獄,出獄後,與本土派作家合力組成「台灣筆會」,同時兼任教職,並推廣台語的使用,《台華雙語辭典》即是倡議「以華語注音標記台語」的代表作。對台文與台語界皆有良好貢獻的楊青矗,後獲得吳三連文學獎的殊榮。

典藏號:ccl_tdmn_0081

楊黃美幸

(1944-)

出生於東京,二戰結束後回到台灣。東海大學經濟系學士、美國復旦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紐約臺灣同鄉會會長、民進黨外交部主任、財委會執行長、海基會監事、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委、主委、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臺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等職。

資料來源:僑務委員會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149

葉榮鐘

(1900/07/23-1978/11/03)

少奇

彰化鹿港人,字少奇。1917年與鹿港知青好友莊垂勝、洪炎秋、施玉斗、丁瑞魚等人共創《晨鐘》。1918年受林獻堂資助赴日留學,並受林獻堂鼓勵而開始參加台灣民族運動。1924年與林獻堂、楊肇嘉、邱德金當選為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代表。1930年與林獻堂、楊肇嘉、邱德金等人當選為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代表,同年自日本東京中央大學畢業。1931年與莊遂性、郭秋生、黃春成等創辦文藝雜誌《南音鐘》。1935年任《東京新報》總編輯兼主筆。曾任林獻堂私人祕書、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書記長、《臺灣新民報》通信部長。戰後於1946年任省立臺中圖書館研究輔導部長兼採編部長,並參加「臺灣光復致敬團」赴上海、南京、西安各地。1948年進入彰化商業銀行服務,直到1966年退休,退休後專注於台灣民族運動史的撰寫。1971年〈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在《自立晚報》上連載。1978年11月逝世,享年79歲。著有《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台灣人物群像》、《半壁書齋隨筆》、《彰化銀行六十年史》等書。2002年出版《葉榮鐘全集》。

相關介紹資料:葉榮鐘,《葉榮鐘年表》,台北:晨星,2002。

典藏號:ccl_tdmn_0085

葉石濤

(1925/11/01-2008/12/11)

台南人,1965年開始定居於高雄左營。曾任教職,為台灣文學界知名作家。一生橫跨日據與戰後兩大時代,接受漢文私塾教育、也面臨日本政府所帶入的現代性及語言轉換等問題。葉石濤的一生等同台灣歷史的縮影。 葉石濤於16歲便開始創作,作品量豐。如〈紅鞋子〉、〈羅桑榮和四個女人〉、〈西拉雅末裔潘銀花〉等。50年代葉石濤曾受政治迫害(白色恐怖),入獄服刑三年。出獄後因經濟因素寫作被迫中斷。晚年拾筆創作,1987年完成的《台灣文學史綱》成為台灣文學界第一本聖經,提供文學界指標性的史料,意義重大。曾獲多像獎座:台美基金會人文成就獎、中國時報文化貢獻獎、台灣作家牛津獎、高雄縣文學獎、國家文藝獎等。寫作60餘年,貢獻不計其數。

典藏號:ccl_tdmn_0084

葉芸芸

(1945-)

葉梗紅

父親葉榮鐘,母親施纖纖,均為鹿港人。出生於台北市大龍峒。自1973年以來旅居美國,1978年創辦手抄《台灣雜誌》,內容記載台灣當時的黨外運動,而葉女士負責報導台灣史,尤其是抗日及二二八、白色恐怖的部份。之後受到社會矚目,1983~1987年在紐約籌備資金,發行月刊《台灣與世界》,直到戒嚴結束,台灣社會開始對媒體言論解禁後才結束刊行。現為文史工作者,長期關注於台灣現代史──日據下、戰後初期、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年代的調查研究與寫作。

典藏號:ccl_tdmn_0100

雷震

(1897/06/25-1979/03/07)

雷用龍、儆寰

中國浙江省長興縣人,原名雷用龍,1916年赴日本留學,改名雷震,字儆寰。京都帝國法學部畢業。返國後曾任國民黨監察委員、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制憲國大代表兼副秘書長、國大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1949年11月20日,在台北創辦《自由中國》雜誌,由胡適掛名發行人,雷震擔任實際負責人。1956年10月,《自由中國》出版「祝壽專號」,為自由派人士向蔣中正總統建言之總集,引起黨政軍刊物全面圍剿。1957年7月起刊行「今日的問題」系列社論,全面檢討包括反攻大陸、軍事、經濟、財政、反對黨等問題。其後雷震結合外省知識菁英與台灣本土政治人物準備籌組反對黨,警總也於此時成立「田雨專案」開始羅織雷震罪名。1960年初,《自由中國》也刊出多篇文章強力反對蔣中正三連任總統。該年正逢縣市長與省議員選舉,李萬居、高玉樹、郭雨新、吳三連等人召開選舉座談會,雷震也出席。6月16日決議,責成雷震等三人為新黨發言人,並派17名委員至全台各地巡迴座談。7月25日在臺中的座談會中,宣布10月前成立中國民主黨,並進行擬定創黨宣言,1960年9月4日雷震被捕,10月8日被依「知匪不報」、「為匪宣傳」兩罪名判刑十年,《自由中國》雜誌也遭查封,籌組中的「中國民主黨」也胎死腹中。1970年9月4日刑滿出獄,出獄後曾針對時局上書〈救亡圖存獻議〉給黨政高層。1979年3月7日病逝,享年83歲。著有《輿論與民主政治》、《監察院的將來》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張炎憲主編,《「我的母親」續編-雷震回憶錄(下冊)》,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9年;傅正編,《雷震全集》,台北:桂冠,1989。

典藏號:ccl_tdmn_0086

劉一德

(1960-)

嘉義人。嘉義高中、台大政治系畢業。曾任第2、3兩屆國大代表、《自立晚報》社長、民主進步黨組織部主任、台灣團結聯盟副秘書長。2004、2008年兩度代表台灣團結聯盟參加立法委員選舉均失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89%E4%B8%80%E5%BE%B7

典藏號:ccl_tdmn_0150

劉聰德

(1946-)

劉重義

台南人。新竹清華大學數學研究所畢業後,前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深造,攻讀數學、電腦資訊科學、和工業工程,擁有數學博士和電腦資訊科學碩士。學成之後,先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喬治梅遜大學數學系任教,負責發展電腦資訊課程。然後轉入工業界,在美國電腦資訊工業界服務超過二十年,精通電腦網路系統、電腦電話整合系統和業務、以及人造衛星通訊系統和業務,也曾在哈佛大學受激發企業創造力的訓練。另一方面,劉聰德也熱心台灣獨立運動。曾擔任台灣獨立聯盟美國本部副主席兼任宣傳部長,並負責學生盟員小組,出版包括第一本台灣留美學生運動史《風起雲湧》。2005年回台服務,2006年10月與李逢春博士共同出版《革命運動研究 – 掌握台灣建國最後一哩路》。2007年加入台灣教授協會任秘書長,並推動「台灣國民會議」作為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組織的聯合陣線。

資料來源:綠色逗陣

典藏號:ccl_tdmn_0099

蔡丁貴

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曾任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教授、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客座教授、行政院研考會主任委員、行政院環保署副署長、台灣教授協會會長。現為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近年致力於推動「公民投票法」、立法委員選制修正,並擔任公投護臺灣聯盟召集人。2009年9月,因為在立法院外抗議,與員警發生衝突,同年12月被依「妨害公務罪」起訴。

資料來源: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網站;http://blog.twimi.net/2010/04/blog-post_13.html

典藏號:ccl_tdmn_0151

蔡同榮

(1935/06-)

嘉義人。台灣大學法律系、美國田納西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臺灣獨立聯盟首任主席、臺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創會會長、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民視電視公司創辦人、台美國會議員聯誼會會長、立法委員、國際國會議員亞太地區安全論壇會長。在美期間致力於對美國國會的遊說以施壓國民黨當局廢除戒嚴令、釋放政治犯、爭取住民自決的權利,並長期推動公民投票運動,1990年11月成立「公民投票促進會」並擔任創會會長,並舉辦多次遊行活動宣揚公民投票的理念,因而有「蔡公投」的稱號。1990年回國後積極籌備成立新電視台,於1995年取得執照,1997年5月「民視電視公司」正式開播,蔡同榮並擔任首任董事長,2003年因在「黨政軍退出媒體經營」的訴求下,辭去董事長職務。現為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著有《顧台灣》、《熱情為台灣》、《我要回去》、《民視與我》等書。

資料來源:蔡同榮,《熱情為台灣》,臺北:民視文化,2007。

典藏號:ccl_tdmn_0152

蔡培火

(1889-1983/01/04)

雲林人,為20年代台灣社會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同時也是位詩人。1910年蔡培火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隨即進入公學校任教。1914年蔡培火加入台灣同化會,展開他的政治之路。期間他在林獻堂的資助下前往日本留學,並在1920年擔任《台灣民報》的發行人,也加入台灣文化協會,積極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後因「治警事件」入獄。1927年文化協會分裂後,蔡培火與蔣渭水等人共組「台灣民眾黨」,兩人後來意見分歧,蔡培火於1930年加入「台灣地方自治聯盟」。蔡培火同時是名教育家,在文協年代,他即大力推廣以「羅馬拼音」拼寫台語的發想。並大力推動台語的書寫與教育,是為台語研究的先驅,對於台語的使用及台灣啟蒙運動的推展,皆有極大貢獻。

典藏號:ccl_tdmn_0089

蔡式淵

嘉義人。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美國大學心理學博士。曾任第1屆增額國大代表、嘉義縣第2、3兩屆立法委員、新竹市教育局局長、行政院僑務委員會秘書、第10、11屆考試委員等職。著有《完全黑金檔案》。

資料來源:考試院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153

蔡正元

(1953/12/25-)

雲林人。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學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政府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曾任國民大會代表、孫中山紀念圖書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國民黨中央文傳會主任委員、第5、6屆立法委員、台北市雲林同鄉會常務理事。現為第7屆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相關介紹資料:立法院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088

蔣孝嚴

(1942/05/02-)

章孝嚴

中國廣西桂林人。原名章孝嚴。東吳大學外文系、美國喬治城大學碩士。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所第一期畢業。曾任外交部北美司科長、北美事務協調會秘書長、外交部北美司科長司長、外交部常務次長、國民黨海外工作會主任、外交部政務次長、僑務委員會主委、外交部長、國民大會代表、行政院副院長、國民黨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政黨輪替後連任三屆立委(五至七屆)。著有《蔣家門外的孩子:蔣孝嚴逆流而上》一書。

相關介紹資料:蔣孝嚴,《蔣家門外的孩子 : 蔣孝嚴逆流而上》,台北:天下遠見,2006。

典藏號:ccl_tdmn_0087

鄭南榕

(1947/09/12-1989/04/07)

台北人。台灣大學哲學系肄業。1984年3月12日創辦《自由時代週刊》,誓言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鄭南榕為因應當時層出不窮的查禁干擾,申請數十張雜誌執照,作為《自由時代週刊》一旦被查禁時的備胎,也因此該刊曾以《民主天地》、《先鋒時代》、《發揚時代》等名稱交替出刊,為1980年代發行期數最多(302期)、使用名稱最多的黨外雜誌。1986年發動「519綠色行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在臺灣實行長期戒嚴,同年因為違反選罷法而入獄。1987年2月與陳永興、李勝雄等人發起「二二八和平促進會」,擔任秘書長,並在台灣各地遊行演講,要求查明二二八事件真相,定每年的2月28日為和平紀念日。1988年與「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共同發起「新國家運動」,宣揚台灣獨立的主張。1988年12月10日,鄭南榕因為在《自由時代週刊》上刊出許世楷所寫的〈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被最高檢察署以涉嫌叛亂為由偵辦。鄭南榕決定採取激烈抗爭,於接到法院傳票後,宣布「國民黨捉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在雜誌社展開71天的自囚行動。1989年4月7日,於員警欲強行進入雜誌社逮捕時,投擲汽油彈自焚。鄭南榕自焚事件被視為台灣社會追求言論自由最重要的事件之一。1999年鄭南榕自焚十周年時成立「鄭南榕基金會」,以紀念鄭南榕宣揚言論自由的理念,並促進台灣意識的覺醒,推動台灣文化的振興,藉以延續鄭南榕的自由精神。著有《時代觀點》三冊。

資料來源:鄭南榕基金會網站。

典藏號:ccl_tdmn_0154

鄭自才

(1936/12/01-)

台南人。台南工學院建築科、成功大學建築系、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碩士。在美求學期間開始參加台獨運動,加入台灣獨立聯盟,後在聯盟中擔任委員。1970年4月24日,與黃文雄、賴文雄、黃美晴(鄭自才的太太,黃文雄的妹妹)等人策劃趁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訪美時予以暗殺,當天由黃文雄負責開槍,鄭自才則在一旁發傳單觀察狀況。24日中午,蔣經國坐車抵達Plaza Hotel前,黃文雄開槍射擊但未命中,黃隨即被警察制伏在地,鄭自才見到黃被壓制在地,立刻衝上前去,因而一同遭到逮捕。兩人被依殺人未遂罪起訴。事件發生後,台獨聯盟組成「黃、鄭救援基金會」,籌措保釋金與律師費用。鄭自才後在審判期間逃往瑞典尋求政治庇護,後被引渡回美國繼續受審,中途還在英國倫敦被扣留九個多月。遭判刑兩個五年,坐牢一年十個月後假釋出獄。1983年移民至加拿大。1991年6月偷渡回台,被依偷渡罪判刑一年。1992年參與二二八紀念碑設計比賽獲得第一名。著有《彩色的土地:2007鄭自才油彩創作》。

相關介紹資料:陳儀深訪問;簡佳慧等記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90

蕭欣義

台南一中、東海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哈佛大學歷史博士。曾任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亞太學系主任、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座教授、臺灣人公共事務委員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中央委員等職。曾被列為入境臺灣的黑名單1990年返台參加北美洲教授協會在台舉辦之學術研討會,使獲准入境。

資料來源:http://uibun.twl.ncku.edu.tw/act/2003/siau/index.htm、《台灣人權雜誌》,第22期,1992年8月10日,頁35-37。

典藏號:ccl_tdmn_0155

蕭新煌

(1948/12/26-)

台北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社會學碩士、博士。曾任國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台灣與東南亞》、《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蕭新煌的台灣觀察筆記》、《社會學的滋味》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91

戴國煇

(1931/04/15-2001/01/09)

桃園平鎮人。中興大學農學院、東京大學農學碩士、博士。於日本求學期間擔任東京大學中國同學會總幹事並創辦機關刊物《暖流》。後進入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擔任顧問、研究員,同時兼任東京大學和一橋大學教授。1976年起擔任日本立教大學專任教授,並在學習院大學兼任。1970年開風氣之先,在日本創辦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會,研討霧社事件、二二八事件等臺灣史上重要事件,該會會誌《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於1978年創刊。1996年返臺定居,曾任國史館顧問、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顧問、政治大學兼任教授、文化大學歷史所專任教授等職。著有《臺灣史研究》、《臺灣總體相》、《愛憎2.28》、《臺灣結與中國結》、《臺灣史探微》;《中國甘蔗糖業の展開》、《日本人との對話》、《臺灣と臺灣人》、《華僑》、《臺灣—人間‧心性‧歷史》等著作。2001年逝世。2002年由遠流出版《戴國煇全集》12冊。

相關介紹資料:林彩美等著,《戴國煇文集附冊12》,台北:遠流,2002。

典藏號:ccl_tdmn_0092

謝志偉

(1955/01/06-)

基隆人。東吳大學德文系、輔仁大學德國文學所碩士、德國波鴻(Bochum)魯爾大學德國文學博士。曾任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比較文學系客座教授、德語文學者暨教師協會理事長、東吳大學德文系系主任、東吳大學外語學院院長、台灣駐德國代表、行政院新聞局局長等職。曾主持台視「謝志偉嗆聲」節目,並在《自由時報》上撰寫時事專欄。著有《來得集》、《來不集》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謝志偉,《來得集》,台北:圓神,2008。

典藏號:ccl_tdmn_0093

謝聰敏

(1934-)

彰化縣二林人,台大法律系、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1964年9月20日因與彭明敏、魏廷朝兩人撰寫《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而同遭逮捕,遭判刑10年。在獄中時曾收集政治受難者的名單,從事政治犯救援工作,1969年9月出獄。1971年2月被依涉嫌「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為由再次遭到逮捕,被判刑15年,後減刑為6年半,1977年9月方出獄。1980年結婚並移居美國洛杉磯,其間參與《美麗島週報》創辦,並在週報上連載〈談景美軍法看守所〉專欄,1983年集結出版。1986年5月發起「台灣民主黨組黨促進會」,推動「組黨遷台」運動,同年9月,民主進步黨成立,該會更名「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謝氏並擔任秘書長。1988年11月,終於突破黑名單的限制返回家鄉台灣。1992年底當選立委,催生「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1995年底連任立委成功。2000年後致力於追查拉法葉艦弊案真相。著有《談景美軍法看守所》、《出外人看台灣政治》、《誰動搖了國本? : 剖析尹案與拉法葉弊案盲點》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張炎憲、陳美蓉、尤美琪訪問記錄,《台灣自救宣言 : 謝聰敏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8。

典藏號:ccl_tdmn_0095

謝里法

(1938/02/28-)

呂理發、謝紹文、南紹文、謝理發、謝理法

台北人。知名版畫家。原名呂理發,出生未及滿月即送給近親當養子,因此更名為謝紹文,後又隨養父改姓而更名南紹文,後應改名謝理發、謝里法。1955年考上師範大學美術系,1964年赴法國留學,專研版畫。作品曾入選國際各大版畫展,也在世界各地展出個人版畫作品。1982年以著作《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台灣文藝巫永福文學評論獎。1983年起開始替海外台獨刊物《台灣公論報》主編「台灣藝文」專欄。1985年獲得台北基金會人文成就獎。1988年回國。著有《謝里法Shaih Lifa》、《紫色大稻埕》、《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台灣出土人物誌》等書。

相關介紹資料:謝里法,《謝里法Shaih Lifa》,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1996。

典藏號:ccl_tdmn_0094

鍾肇政

(1925/01/20-)

桃園龍潭鄉人。彰化青年師範學校、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1951年生平第一篇文章〈婚後〉刊於《自由談》上,開啟日後寫作生涯。1956年出版第一本文集《寫作與鑑賞》。1957年發行油印刊物《文友通訊》,是為戰後台灣作家第一份聯誼性刊物,主要報導各文友動態及交換作品觀摩並評閱,為期1年4個月,共計16期。1965年10月為紀念台灣光復20週年,獨立編輯《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與《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各十冊。1977年接手吳濁流所創辦的《台灣文藝》,發行革新號。1981年成立「台灣文藝出版社」,擔任發行人。1990年擔任「台灣筆會」第三任會長,任內創辦「台灣文藝營」,同年起亦擔任「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1998年擔任「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2000年獲聘為總統府資政。曾獲得中國文藝協會第七屆文藝獎章小說獎(1966)、教育部五十五年度文藝獎金文學創作獎(1967)、吳濁流文學獎、第二屆時報文學獎、第二屆吳三連文藝獎(1979)、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86)、第三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1999)、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2003)、客家貢獻獎(2007)等獎,並曾獲頒二等錦勳勳章、卿雲勳章。著有小說《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台灣人三部曲》(《沈淪》、《滄浪行》、《插天山之歌》)、《馬黑坡風雲》等數十本,編有《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台灣作家全集》等。

相關介紹資料:彭瑞金主編,《鍾肇政口述歷史:「戰後台灣文學發展史」12講》,台北:唐山,2008。

典藏號:ccl_tdmn_0096

簡錫楷

(1947-)

省立彰化高商畢、淡水工商管理專校三年制工管科畢業、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台灣人力資源中心高級班結業、U.R.M組織工作者講師班畢業(加拿大)。曾任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電信工會顧問、台灣石油工會顧問、郵務工會顧問、第3、4兩屆立法委員、優質生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和平促進基金會執行長、2006年紅衫軍倒扁運動執行副總指揮等職。2003年曾召集社福、社運團體發起成立泛紫聯盟,2011年成立「反貧困聯盟」。

資料來源: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03_leg/0301_main/legIntro.action?lgno=00158&stage=3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0%A1%E9%8C%AB%E5%A0%A6

典藏號:ccl_tdmn_0156

魏廷朝

(1936/03-1999/12)

桃園人。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1964年與彭明敏、謝聰敏因起草「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而遭到逮捕,並遭判刑八年。1968年9月出獄。1971年被指涉入美國商業銀行台北分行及台南美國新聞處兩起爆炸案,後被依預備顛覆政府罪名判刑十二年,1976年9月獲假釋出獄。1979年擔任《美麗島》雜誌執行編輯,同年12月因美麗島事件而被捕,總計魏廷朝一生因政治案件處後入獄十七年又三個月。1987年出獄後曾擔任民進黨桃園黨部執行長、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會會長。1995年參選立委失利。1999年12月因病逝世,享年65歲。著有《台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6)》。

資料來源:張慶惠,《顛覆朝廷的魏廷朝》,桃園:朝陽雜誌社,2001。

典藏號:ccl_tdmn_0157

羅福全

(1935-)

嘉義人。台南一中、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碩士、美國賓州大學經濟學博士。1963年加入「台灣青年會」,後轉赴美國攻讀博士,先加入「台灣獨立聯盟」(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後催生「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nited Formosans in America for Independence)的成立。1973年至1980年間,在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及聯合國大學服務;1981年至1986年擔任「世界台灣獨立聯盟」(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機關刊物「台灣公論報」發行人;2000年5月,出任台灣駐日代表,2004年出任亞東關係協會會長。

資料來源:張炎憲、曾秋美、沈亮訪問,《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2:掖種》,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0。

典藏號:ccl_tdmn_0158

藍美津

(1944/09/07-)

台北市人。台北市立高商畢業。曾任台北市議會第五至七屆議員,第五至六屆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財務委員、中央評議委員會主任委員、立法院台德國會議員聯誼會會長、中華花藝研究推廣基金會董事及董事長、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顧問、勵馨基金會顧問等職。

相關介紹資料:彭懷恩主編,《台灣名人百科(2008-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97

蘇新

(1907-1981)

臺南佳里人。1924年於臺南師範學校遭退學後,入東京私立大成中學,及東京外語學校,1927年加入東京臺灣青年會附設之社會科學研究部,1928年加入日本共產黨,曾參與東京《臺灣大眾時報》編輯3個月,將黨籍轉移至臺共東京特別支部,1929年2月返臺,在宜蘭太平山當伐木工人,從事工運,1930年10月在臺共的松山會議上成立臺灣赤色工會,1931年成立改革同盟,5月31日召開臺共第二次臨時大會,開除謝雪紅,9月被捕入獄,判刑12年,1943年9月出獄,返佳里,結婚,並入吳新榮的油脂工業會社任專務。戰後,赴臺北,參與《政經報》、《人民導報》、《臺灣文化》編務。二二八事件後,赴香港,曾參與廖文毅「臺灣再解放聯盟」,因理念不和,1949年3月赴北京,負責對臺廣播工作,1967年被下放勞改,1978年始獲平反,當選政協委員。1981年病逝北京。以筆名「莊嘉農」著有《憤怒的臺灣》一書,描寫二二八事件中台灣人民的反抗。

資料來源:李筱峰撰,「蘇新」詞條,查詢自「台灣大百科」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968

典藏號:ccl_tdmn_0159

蘇治芬

(1953/07/10-)

雲林人。台北市立商業職業學校畢業、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財務金融學系肄業。曾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行政院顧問、第五屆立法委員。現為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2005年底代表民進黨參選雲林縣長當選,成為雲林縣地方自治史上第一位非國民黨籍的縣長,亦是首位女性縣長。2008年11月4日,因「璟美垃圾掩埋場收賄弊案」遭檢方拘提,但由於檢方未先經傳喚程序即逕行拘提,引發社會議論。5日,法官裁定交保,但蘇治芬拒絕交保並展開絕食抗議,14日檢方將她起訴並具體求刑十五年、褫奪公權八年,追繳其不法所得二千一百萬元,15日清晨被法官裁定無保釋放,案件目前仍在一審審理中。2009年底連任雲林縣長。

相關介紹資料:廖世冠總編輯,《時鐘消失的十一天》,台北:前衛,2009。

典藏號:ccl_tdmn_0098

姓名瀏覽

二劃 (依姓氏筆畫)
七等生
卜大中
四劃
內山嘉吉
巴金
方君璧
毛治國
王丹
王作榮
王拓
王曉波
王琰如
王秋森
王育德
五劃
丘宏達
史明
司馬文武
田弘茂
田秋菫
白雅燦
六劃
向陽
朱雲漢
朱高正
江南
江蓋世
江鵬堅
羊子喬
艾琳達
七劃
何凡
余玲雅
余英時
余陳月瑛
吳乃仁
吳乃德
吳晟
吳濁流
吳豐山
吳錦發
呂亞力
呂泉生
呂秀蓮
宋泉盛
宋澤萊
李怡
李應元
李敏勇
李文忠
李昂
李界木
李筱峰
李鎮源
沈富雄
八劃
周伯倫
周清玉
東方白
林保華
林孝信
林弘宣
林文義
林正杰
林清玄
林濁水
林瑞明
林義雄
林雙不
邱垂貞
金美齡
金耀基
九劃
姚嘉文
施努來
施明德
柏楊
柯旗化
洪哲勝
洪鎌德
若林正丈
英若誠
十劃
翁啟惠
翁松燃
翁金珠
高俊明
高希均
高成炎
高英茂
十一劃
張俊雄
崔蓉芝
康寧祥
張丁蘭
張俊宏
張旭成
張炎憲
張燦鍙
張金策
曹長青
許世楷
許信良
許榮淑
許添財
許登源
連溫卿
郭雨新
陳以德
陳唐山
陳婉真
陳師孟
陳文成
陳明台
陳映真
陳武雄
陳永興
陳芳明
陳若曦
陳菊
陳逢源
陳鼓應
魚夫
十二劃
傅佩榮
勞思光
彭明敏
彭瑞金
彭百顯
焦雄屏
馮驥才
黃信介
黃宣範
黃昭堂
黃武東
黃照夫
黃華
十三劃
楊國樞
楊泰順
楊青矗
楊黃美幸
葉榮鐘
葉石濤
葉芸芸
雷震
十五劃
劉一德
劉聰德
蔡丁貴
蔡同榮
蔡培火
蔡式淵
蔡正元
蔣孝嚴
鄭南榕
鄭自才
十六劃
蕭欣義
蕭新煌
十七劃
戴國煇
謝志偉
謝聰敏
謝里法
鍾肇政
十八劃
簡錫楷
魏廷朝
十九劃
羅福全
藍美津
二十劃
蘇新
蘇治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