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業之始|羅家倫生平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筆名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西進賢。自幼受家庭文化薰陶,三歲啟蒙識字,四歲入塾。十五歲就讀美籍傳教士高福綏設立之英文夜校,十八歲進入上海復旦公學,奠定中西語文與人文素養基礎。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主修外國文學,深受蔡元培、胡適等啟發。1918年創立新潮社,發行《新潮》月刊,推動文學革命;1919年參與五四運動,為學生運動領袖之一,亦被認為是「五四運動」一詞的命名者,其撰寫之〈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


1920年獲穆藕初獎學金,赴美、德、法留學,先後就讀普林斯頓、哥倫比亞、柏林及巴黎大學,專攻歷史與哲學,期間廣泛蒐集中國近代史料,並厚植國際視野與學術素養。


1926年返國,受聘於國立東南大學。次年參與中央黨務學校(政大前身)籌設,歷任教務副主任、校務委員與教務主任,推動四年制學制改革。1928年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整頓學制、延攬學者,促清華基金改隸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惠及後世。1932年任中央大學校長,主政十年,歷經中日戰爭,帶領學校西遷重慶,維持學術命脈。


1947年獲任首任中華民國駐印度大使,期間與尼赫魯等印方領袖往來密切,亦曾出使錫蘭出席獨立慶典。1949年印中建交,中華民國與印度斷交,羅家倫成為中華民國唯一一任駐印度大使。


來臺後歷任考試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黨史會主委,主導《國父畫傳》、《中華民國史料叢編》等史籍編纂。並任中研院評議員、近代史研究所通信研究員、故宮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持續貢獻學術與史政。


1969年逝世,獲總統蔣中正題輓「學淵績懋」,並明令褒揚。今日政大校園內的「志希樓」即以其字命名,以紀念羅先生對本校的卓越貢獻。


圖說:羅家倫所藏之普林斯頓大學照,背面題字「月色中之普林斯頓大學院 十年三月十五日。」


圖說:印度獨立典禮前與首任總理尼赫魯合影




大事年表

出生於江西南昌市進賢縣。

1897

正式啟蒙,就學家塾。

1900

就讀英文夜校,始習外文。

1911

入上海復旦公學。

1914

入北京大學,主修外國文學。

1917

與傅斯年等人組「新潮社」,翌年發行《新潮》雜誌。

1918

因不滿巴黎和會中,中國代表處理山東問題之手段,與北大學生發起「五四運動」,為該運動學生領袖之一。

1919

獲穆藕初獎學金資助,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歷史、哲學。

1920

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教育哲學、思想史。

1921

轉赴歐洲,就讀德國柏林大學研究所。

1923

轉入巴黎大學,主修哲學、歷史,期間曾赴英國蒐集中國近代史料。

1925

學成歸國,並將國外蒐集到的史料與千餘冊書籍運回;任東南大學歷史系教授。

1926

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少將參議;任中央黨務學校(政大前身)籌備委員兼教務副主任;代理校務會議主席;與張維楨小姐成婚。

1927

北平清華學校更名國立清華大學,為首任校長,改革校務。

1928

中央黨務學校改名中央政治學校,任校務委員。

1929

辭清大校長,任武漢大學教授,講授中國近代史。

1930

任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兼代教育長,以倫敦政經學院和巴黎政治學校為藍本辦學,並將修業期限延長為四年。

1931

任中央大學校長,提出校訓「誠樸雄偉」。

1932

改中央政治學校蒙藏班為附設蒙藏學校,並於包頭、酒泉、西寧、康定、大理設分校。

1933

辭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以校務委員名義指導校務。

1934

蘆溝橋事變爆發,主持中央大學由首都南京西遷重慶,使中大於抗戰時期仍能絃歌不輟。

1937

卸任中大校長;受教育部聘為國立中央博物館理事;任黨政工作委員會滇黔區考察團團長;詩集《滇黔寄興》出版。

1941

《新人生觀》付梓,為擔任中大校長時期對全校師生演講之內容集結成冊;受聘為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理事。

1942

任中央設計局西北建設考察團團長;任國民政府新疆監察使;出版《文化教育與青年》、《黑雲暴雨到明霞》、詩集《耕罷集》、《疾風》。

1943

出版詩集《西北行吟》;獲國民政府頒授三等景星勳章。

1944

赴英國倫敦出席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籌備會議。

1945

辭新疆監察使;出版《新民族觀》上冊;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1946

任中華民國首任駐印度大使;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947

任中華民國慶賀錫蘭獨立特使;兼任各國駐印外交使節團領袖。

1948

印度與中華民國斷交,次年離開印度。

1949

離開印度,定居臺北;獲聘為國策顧問;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成立,當選為理事;受聘為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共同理事會理事;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主委。

1950

任考試院副院長。

1952

受聘為教育部簡體字研究委員會委員,提倡文字簡化,使民眾易於學習;任四十二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典試委員長,並代理考試院長。

1953

出席國民大會,當選主席團主席;請辭考試院副院長,改聘為國策顧問;受聘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任國立政治大學研究部兼任教授,講授「民族主義」研究課程,任教至1958年。

1954

受聘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籌備處通信研究員兼清季史料出版顧問委員會委員。

1956

詩集《心影遊蹤集》上、下兩冊出版;任國史館館長;中國筆會在臺復會,當選執行委員。

1957

當選中國筆會會長,至1969卸任。

1958

受聘為中央研究院評議員;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

1963

受聘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

1965

受聘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常務委員;《逝者如斯集》出版。

1967

因健康狀況,請辭國史館館長與黨史會主委。

1968

逝世,總統蔣中正頒「學淵績懋」輓額。

1969

總統蔣中正頒布褒揚令。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