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畫政校|政大奠基者

羅家倫與政大淵源深遠。1927年,中央黨務學校(本校前身)創立之初,即擔任籌備委員兼副教務主任,並曾代理校務會議主席。當時,校長蔣中正因公務繁忙,學校的實際運作主要由副教務主任羅家倫、副訓育主任谷正綱及副總務主任吳挹峰等人負責。
1929年,中央黨務學校更名為中央政治學校,羅家倫擔任校務委員。1931年,升任教務主任並兼代教務長,參考巴黎政治學校與倫敦政經學院的模式,將修業年限改為四年制,以與國際接軌,期許政校成為世界一流的學術重鎮。此外,他亦關注境內各民族的教育發展。1933年,他提案將中央政治學校蒙藏班改制為附設蒙藏學校,並於包頭、酒泉、西寧、康定、大理等地設立分校,以提升邊疆地區學習資源。1934年,他辭去教務主任一職,但仍以校務委員的身份持續推動校務發展。
1954年,政大於臺灣復校,羅家倫應陳大齊校長之邀,擔任民族主義研究兼任教授,重續與本校的深厚關係。今日,校內「志希樓」即以其字命名,以紀念羅先生對本校的卓越貢獻。
圖說:蔣中正校長致羅家倫函,函示羅家倫收容歐美回國之優秀人才在本校任教,以備國民黨應用
圖說:羅家倫建議中央黨務學校配合外在環境變遷,培養有實際工作技能之黨務人才,調整課程內容及延長修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