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羅家倫呈校長蔣中正因清華大學爭議,辭去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之職務
育才宏圖|執掌清華與中央大學
改革清華,奠定學術基礎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接管原由北洋政府掌控的北京清華學校,並將其改制為「國立清華大學」,指派羅家倫擔任首任校長。上任後,他即大力推動學校組織與學制改革,延攬蔣廷黻、馮友蘭、張奚若、蕭公權、張子高等知名學者擔任教授,提升學術水準。同時,他積極推動清華大學回歸教育部管轄,擺脫外部政治影響,使學校更具自主性。
在教育理念上,羅家倫倡導性別平權,促使清華大學開始招收女性學生,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平等發展邁出重要一步。此外,他在1929年查出美國退還之庚子賠款所設立的「清華基金」帳目管理存在問題,隨即提報董事會並推動財務改革。最終,清華大學董事會解散,學校正式回歸教育部管轄,而清華基金則改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中基會)管理,直至今日仍持續支援清華的發展。
然而,由於教育理念與政府政策的分歧,加上行政上的挑戰,羅家倫於1930年辭去校長職位,結束了他在清華的改革之路。儘管如此,他所奠定的學術基礎與改革方針,對清華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領導中央,開創「黃金十年」
1932年,羅家倫接掌國立中央大學,開啟該校發展的「黃金十年」。當時,中央大學位於南京,是全國最高學府之一,與北京大學並駕齊驅。他提出「誠樸雄偉」作為校訓,為今日中央大學校訓「誠樸」的起源。與清華時期相似,他延攬多位學術名家進入校園執教,並積極規劃新校區,以擴大學校規模,進一步提升學術地位。
然而,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新校區的建設計畫被迫中斷。為確保學校能持續運作,羅家倫果斷決策,將中央大學師生、圖書館藏與科研設備西遷至重慶沙坪壩,避開日軍的戰火。這一決策將學校的損失降至最低,使中央大學在戰時仍能維持正常運作。
1941年,羅家倫離開中央大學校長職位。國共內戰後,中央大學自南京輾轉在臺復校。1962年復校初期,成立「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68年遷址恢復大學部並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1979年正式復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羅家倫在他擔任校長時期所建立的根基,對中央大學後續的發展與學術傳承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