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贊中樞|外交貢獻與國事服務


二戰結束後,聯合國於1945年正式成立,中華民國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同年,羅家倫奉命代表中華民國前往倫敦,參加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的籌備會議,並實際參與該組織章程與架構的討論,為全球教育與文化交流的發展貢獻心力。

駐印度大使:外交舞台上的貢獻

1947年,印度正式脫離英國統治,宣告獨立。同年,羅家倫奉派出使印度,成為中華民國首任駐印度大使。任內,他積極參與西藏事務的協商,並曾擔任各國駐印外交使節團領袖,與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等開國元勳建立友好關係。
1948年,適逢錫蘭(今斯里蘭卡)宣布獨立,羅家倫奉命擔任中華民國慶賀錫蘭獨立特使,由印度首都新德里前往錫蘭,代表政府出席獨立典禮,展現中華民國對新興國家的外交支持。

外交生涯的結束與來臺發展

1949年底,印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羅家倫遂成為中華民國唯一一任駐印度大使。在大使館閉館前,他親自主持降旗儀式,象徵中華民國駐印度正式外交關係的結束,隨後於1950年初離開印度,前往臺灣,自此定居臺北。

在臺擔任公職,持續貢獻國政

來臺後,1952年,羅家倫獲總統蔣中正提名,並經監察院同意,出任考試院副院長。1954年任期屆滿後,轉任國策顧問,並長期擔任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典試委員,參與國家高級人才選拔工作。此外,他亦曾擔任多項重要職務,包括:

• 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今中華救助總會)委員
• 教育部簡體字研究委員會委員
• 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常務委員

羅家倫來臺後,雖未再任學校行政職務,但仍持續在政府機構與學術領域貢獻心力,延續其對教育與文化發展的影響。
圖說:總統府秘書長致羅家倫公函,奉總統諭:「特聘羅家倫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四三)台統(人)5835。附總統聘書一紙,聘字第123號
圖說:羅家倫〈出席聯合國教育文化會議歸來感言〉演講稿,王既舒筆記,前有高鋆之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