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金關丈夫

金關丈夫(1897~1983) ,長於解剖學,同時是日治時代著名的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西元 1897 年(明治 30 年)2 月 18 日出生於日本香川縣,由於父母是衛理公會信徒,金關在幼年時即受洗為基督徒。1910 年 4 月,十三歲的金關進入歷史悠久、以儒學教育聞名的藩校「閒谷黌」岡山分黌就讀。因為定期前往縣立圖書館,金關的閱讀量在中學時代急速增加。1912 年,金關開始購讀《白樺》 、 《文章世界》等雜誌,對江戶文學的興趣日漸升高。1913 年,與福田豐等人辦同人雜誌《野人》;1919 年 7月,由第三高等學校畢業。1919 年 9 月進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就讀;1923年畢業,擔任該校解剖學教室的助手。

1924 年 1 月,在足立文太郎教授的勸勉下,金關開始研究人類學;同時在病理學教授清野謙次、考古學教授濱田耕作的帶領下接觸這兩門學問。1924年3月,金關丈夫和小野みどり結婚。1925 年升為助教授,主講骨學。其後也在大谷大學、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授課。1928 年 4 月,金關丈夫與清野謙次合著的《人類起源論》由岡書院出版。同年 9 月,赴東京出席「民俗談話會」,首次見到民俗學的權威學者柳田國男。1929 年 1 月,從事琉球人掌紋調查及人骨採集的研究。7 月,負責岡書院的雜誌《ドルメン》的發行企劃(該雜誌是民族、考古、歷史、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者分享研究新知與心得的園地,帶有學術沙龍的性質,並不刊登正式的論文)。1930年 9 月,以《琉球人的人類學研究》取得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33 年 4 月,金關丈夫與三宅宗悅一同前往遼東半島,參加東亞考古會的「關東州羊頭漥發掘調查」 ;5 月底完成考古工作之後,繼續在滿州、朝鮮各地進行研究,6 月返回日本。1934 年 9 月,受命為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解剖學與人類學的海外研究學者,由臺灣出發前往法國南部的馬賽港,途中參訪了廈門、潮州、廣東、香港、新加坡、可倫坡、開羅、拿坡里、龐貝等地,於 1936年 3月8日返抵橫濱。該月下旬,金關丈夫赴臺灣就任臺北帝大教授,與同事森於菟教授(日本明治時代文豪森鷗外的長子)共同負責該校醫學院的籌設工作。金關丈夫不僅是日治時期臺灣的解剖學權威,更長時間投入臺灣原住民族體質的研究(尤以顱骨測量為著) 、古代遺跡的挖掘,對臺灣的人類學與考古學貢獻卓著。金關丈夫在〈臺灣先史時代に於ける北方文化の影響〉 (1939)一文中,以在臺考古所得的石刀、黑陶、彩陶論證臺灣史前文化與大陸的相關性,一反臺灣史前文化源於南方的說法,成為兩岸史前文化研究的重要發端。茲將金關丈夫在臺十三年間從事的相關研究活動,簡要整理如下:

  • 1936 年 7 月,在霧社進行泰雅族人骨採集。
  • 1938 年3 月,與淺井惠倫、宮本延人發掘臺中州埔里石棺遺跡。
  • 1938 年8 月,進行花蓮港廳知亞干、立霧溪地區的泰雅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 1939 年7 月,進行阿里山鄒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1939 年 11 月,進行新竹州加拉灣社賽夏族、高雄州來社排灣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 1941 年 12 月,進行高雄州大社布農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 1942 年 1 月,與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國分直一等學者進行臺南州大湖遺跡的挖掘工作。
  • 1942 年 4~5 月,與淺井惠倫赴海南島進行考察。
  • 1942 年 8 月,在臺南州西螺的平埔族墓地發掘人骨。
  • 1943 年 6 月,由東都書籍出版隨筆集《胡人の匂い》(胡人的氣味)。
  • 1943 年 8 月,與國分直一發掘臺中州營埔遺跡。
  • 1943 年 9 月,調查新竹州鶯歌的陶窯。
  • 1943 年 11 月,與國分直一發掘淡水的江頭貝塚。
  • 1943 年 12 月,發掘臺北市萬華有明町貝塚。進行臺東廳卑南的卑南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 1944 年 3 月,赴中國大陸出差,針對南京博物館館藏的安陽殷墟、山東龍山鎮城子崖出土的人骨進行調查。此行足跡更遍布杭州的西湖博物館、天津的黃河白河博物館、北京的歷史博物館、北京大學等處。
  • 1944 年 6 月,發掘臺北圓山貝塚。
  • 1945 年 1 月,雖然戰情更趨猛烈,金關丈夫與國分直一仍在美軍的空襲間,進行臺東廳卑南遺跡的發掘工作。
  • 1946 年 2 月,與國分直一發掘新竹州竹山的石棺遺跡。
  • 1947 年 2 月,留用為臺灣大學教授,進行臺南州大內平埔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 1948 年 5 月,與國分直一進行小琉球漁民的體質調查及考古調查。

從事研究之餘,金關丈夫也特別熱愛臺灣生活與民俗。1941 年 7 月,在金關丈夫和池田敏雄等人的努力下,《民俗臺灣》雜誌面世。金關丈夫參考《ドルメン》的形式,將《民俗臺灣》定位在以民俗、考古、歷史、地理、自然誌為中心、並積極歡迎讀者投稿。考慮到時局及身分,起初金關丈夫在《民俗臺灣》並未列名發行人或編輯人。然而,根據池田敏雄等人在戰後的說明,可知金關丈夫確實是該刊的靈魂人物:除了經常與池田等人構思雜誌方向、外出取材進行田調,該刊〈卷頭語〉也是出自他的手筆;他更在稿件不足時親自撰稿, 《民俗臺灣》裡的「金關生」、「金雞」、「蓬頭兒」,便是金關丈夫所使用的筆名。1944 年 7 月,池田敏雄入伍,金關丈夫、立石鐵臣繼續接手編輯《民俗臺灣》 ;立石鐵臣隨後不久也被徵召,因此金關丈夫負責編務直到 1945 年 1 月停刊為止。

由於二二八事件後島內情勢不穩,金關丈夫在 1949 年8月返回日本。1950年 3 月,赴九州大學擔任醫學部解剖教室第二講座。此後,金關丈夫在日本全國各地積極從事體質調查、遺跡發掘、人骨採集的工作,他所主張的「日本基層文化乃源自南方」的說法曾在學界引領風潮,而他所收集的日本各地人骨則是日本史前人類體質學的珍貴研究資料。1955年 4 月,出版 《木馬與石牛》 (大雅書店)。1960 年 3 月底,自九州大學退休。4 月,任教於鳥取大學醫學部解剖教室。7~9月前往巴黎參加第六屆國際人類學民族學會議,以「古代中國的拔齒習俗」為題進行演講。1962年 3 月,自鳥取大學退休。4 月,獲聘為山口縣立醫科大學教授。1964 年 2 月,自該校退休,4 月,任教於帝塚山大學。

1967年 2 月,為慶祝金關的七十大壽,池田敏雄、大林太良、中村哲、國分直一等人合編紀念論文集《日本民族與南方文化》(平凡社)。8月,發掘山口縣鄉臺地遺跡。1968 年 8 月,被推選為第八屆國際人類學會副會長。1975 年 5月出席第十四屆日本民族學會,發表〈諸神的世界〉。1979 年1月,以〈南島人類學研究的開拓與彌生時代人研究成果報告〉獲得昭和五十三年度的「昭日賞」。1979 年 3 月,自帝塚山大學退休,此後在天理市岩室町的自宅整理、編輯個人著作集。1983 年 2 月 27 日,因心肌梗塞而逝世,享壽八十六歲。

金關丈夫曾以筆名「蘇文石」在《臺灣藝術》上發表推理小說〈南風〉,並以「林熊生」為筆名,出版偵探小說《船中の殺人》(東都書籍,1943)、《龍山寺の曹老人.第一輯.入船莊事件.他二篇》(東寧書局,1945)、《龍山寺の曹老人.第二輯.幽靈屋敷.他一篇》(東寧書局,1945)、《龍山寺の曹老人.第三輯.謎の男》(大同書局, 1947)。他與學生在解剖學上的研究成果分別發表於:《臺北帝國大學解剖學第二講座論文集》(1930-1943)、 《國立臺灣大學解剖學研究室論文集》(1947-1950)。在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上的重要作品可見於《臺灣考古誌》、《日本民族的起源》、《南方文化誌》、《琉球民俗誌》、《形質人類誌》等,或刊於《民俗臺灣》、《臺灣文化論叢》等。其他著作尚有《長屋大學》、《孤燈之夢》、《南之風 創作集》等。

金關丈夫生平年表

西元紀年生平紀要
1897.02.12出生於日本香川縣
1923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擔任該校解剖學教室的助手
1924.03與小野みどり結婚
1925升為京都帝大助教授,主講骨學
1928.04與清野謙次合著的《人類起源論》由岡書院出版
1928.09赴東京出席「民俗談話會」,首次見到民俗學的權威學者柳田國男
1929.07負責岡書院的雜誌《ドルメン》的發行企劃
1930.09以《琉球人的人類學研究》取得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33.04與三宅宗悅一同前往遼東半島,參加東亞考古會的「關東州羊頭漥發掘調查」
1934.09受命為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的海外研究學者,參訪南亞與南歐十餘個城市
1936.03赴臺灣就任臺北帝大教授,和森於菟共同負責臺北帝大醫學院的籌設工作
1936.07在霧社進行泰雅族人骨採集
1938.03與淺井惠倫、宮本延人發掘臺中州埔里石棺遺跡
1938.08進行花蓮港廳知亞干、立霧溪地區的泰雅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1939進行阿里山鄒族、新竹州加拉灣社賽夏族、高雄州來社排灣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1941.07與池田敏雄等人創刊《民俗臺灣》雜誌
1941.12進行高雄州大社布農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1942.01與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國分直一等學者進行臺南州大湖遺跡的挖掘工作
1942.04~1942.05 與淺井惠倫赴海南島進行考察
1942.08在臺南州西螺的平埔族墓地發掘人骨
1943以「林熊生」為筆名,由東都書籍出版偵探小說《船中の殺人》
1943.06由東都書籍出版隨筆集《胡人の匂い》(胡人的氣味)
1943.08與國分直一發掘臺中州營埔遺跡
1943.09調查新竹州鶯歌的陶窯
1943.11與國分直一發掘淡水的江頭貝塚
1943.12發掘臺北市萬華有明町貝塚
進行臺東廳卑南的卑南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1944.03赴中國大陸出差,針對南京博物館館藏的安陽殷墟、山東龍山鎮城子崖出土的人骨進行調查
1944.06發掘臺北圓山貝塚
1944.07池田敏雄入伍,金關丈夫、立石鐵臣繼續接手編輯《民俗臺灣》
1945由東寧書局出版偵探小說《龍山寺の曹老人.第一輯.入船莊事件.他二篇》、《龍山寺の曹老人.第二輯.幽靈屋敷.他一篇》
1945.01與國分直一仍在美軍的空襲間,進行臺東廳卑南遺跡的發掘工作《民俗臺灣》停刊
1946.02與國分直一發掘新竹州竹山的石棺遺跡
1947由大同書局出版偵探小說《龍山寺の曹老人.第三輯.謎の男》
1947.02留用為臺灣大學教授,進行臺南州大內平埔族原住民體質調查
1948.05與國分直一進行小琉球漁民的體質調查及考古調查
1949.08返回日本
1950.03擔任九州大學醫學部解剖教室第二講座
1955.04由大雅書店出版《木馬與石牛》
1960.04任教於鳥取大學醫學部解剖教室
1960.07~1960.09赴巴黎參加第六屆國際人類學民族學會議,以「古代中國的拔齒習俗」為題進行演講
1962.04擔任山口縣立醫科大學教授
1964.04擔任帝塚山大學教授
1967.08發掘山口縣鄉臺地遺跡
1968.08獲選為第八屆國際人類學會副會長
1975.05出席第十四屆日本民族學會,發表〈諸神的世界〉
1979.01以〈南島人類學研究的開拓與彌生時代人研究成果報告〉獲得昭和五十三年度的「昭日賞」
1979.03自帝塚山大學退休,此後在家中整理個人著作
1983.02.27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壽八十六歲

參考資料:

  • 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臺灣考古誌》,東京:法政大學,1979.10.20。
  • 金關丈夫,〈金關丈夫年譜〉,《お月さまいくつ》(東京:法政大學, 1980.10.01),頁 399~406。
  • 池田敏雄, 〈植民地下臺湾の民俗雑誌〉 , 《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池田敏雄氏追悼記念特集》(東京: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會、綠蔭書房,1982),頁 121~151。
  • 戴文鋒,〈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臺灣民俗學──以《民俗臺灣》為分析場域〉,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06。
  • 呂淳鈺, 〈日治時期臺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 陳艷紅,〈『民俗臺灣』と金關丈夫〉,《 『民俗臺灣』と日本人》(臺北:致良,2006.04),頁 226~249。
  • 陳有貝,〈金關丈夫〉,取自網路版《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http://210.240.41.130/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2595&keyword=金關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