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分直一(1908~2005),考古學家。西元 1908 年 4 月 28 日生於東京,同年 10 月隨父親國分直吉調職而移居臺灣高雄。1915 年進入打狗尋常小學校。國分直一幼時受濕性肋膜炎所苦,因而形成他消極內向的性格,即使中學時逐漸恢復健康,往後的人生仍不時要與封閉、避世的心境對抗,但另一方面,特殊的成長經歷使他具備豐富的同情心,格外關懷弱者。1927 年 4 月,國分直一就讀臺北高等學校,聽到當時的學長鹿野忠雄(後來成為日治時代極為傑出的博物學家、民族考古學家)分享前往中央山脈考察的經歷及見聞,從此對臺灣的山地嚮往不已,也使他日後對民族學產生高度興趣。
1930 年,國分直一進入京都大學史學科,1933 年 3 月畢業,9 月前往臺南高等女學校任教。教學之餘,與慶應大學名譽教授前嶋信次、鄉土史學者石陽睢等人熱中探索臺南古都的歷史與民俗;他更不斷在臺南台地周邊進行考古活動,發現許多史前貝塚遺跡。1939 年 1 月,前往二層行溪(今二仁溪)南岸的高雄州大湖(今高雄縣湖內鄉大湖村)發掘貝塚,臺北的移川子之藏(臺北帝大人類學教授)、宮本延人(人類學者,時任臺北地大土俗人種學教室助理) 、金關丈夫(臺北帝大醫學部教授)聞訊也南下考察,國分直一因而結識金關丈夫。1941年,隨著《民俗臺灣》的創刊,國分直一轉而關注臺灣南部平埔族社會,曾在該刊上發表數十篇有關臺灣民俗、歷史、民間信仰的專文和書評。1943 年 5 月,國分直一獲聘為臺北師範學校教授,生活重心由南部移往臺北。一方面擴大了田野調查的範圍,在臺灣中部、北部各地從事史前遺跡的發掘工作;另一方面,他得以參加以金關丈夫為中心人物的非正式聚會,與幾位關心民俗學、考古學、人類學的學者一同在金關的研究室進行討論、或研議《民俗臺灣》雜誌的編務;此外,金關研究室所藏的豐富文獻也大大啟發國分日後的研究。1945 年 1 月,國分直一與金關丈夫甚至在美軍空襲轟炸期間,冒著生命危險發掘臺東市郊外的卑南族巨石遺跡。1947 年 7 月,國分直一獲聘為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曾參加該校海洋學研究所的蘭嶼學術調查。戰後留任在臺期間,國分直一寄住在金關丈夫家中。相差十一歲的兩人維持著亦師亦友的情誼,金關丈夫筆下幽默生動的〈國分先生行狀繪卷〉捕捉了國分直一的性格與生活細節,金關的優異觀察力與藝術稟賦也在此展露無遺。
國分直一於1949 年 8 月 1 日辭去臺大教職,該月 12 日搭乘商船大學的練習船「日本丸」返回日本。1951 年 9 月,任鹿兒島縣指宿高等學校教諭。1954 年1 月,任農林省水產講習所助教授。1963 年,與知名攝影家三木淳前往蘭嶼進行田野調查。1967 年 1 月,獲聘為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教授。8月,受臺灣人類學會之聘來臺,與劉茂源教授一同調查蘭嶼雅美族社會文化的變遷、曾文溪上游西拉雅系平埔族村落。1972 年 4 月,返回日本擔任熊本大學文學部教授。1974 年4 月,受聘為梅光女學院大學教授。11月,得到新日本教育圖書社長藤田修司的支持而創刊《えとのす》(Ethnos in Asia)雜誌,該誌旨在探討日本民族、文化、歷史的周邊問題。1977 年獲頒東京教育大學文學博士。1994 年4月24日,國分直一獲得第四屆「南方熊楠賞」,此獎項是為了紀念日本近代成就斐然的博物學、民俗學家南方熊楠而設。1995 年 5 月 13 日,國分直一出席下關市考古學博物館開館紀念演講,主講「綾羅木鄉遺跡的調查及其意義」。2005 年1月逝世,享壽九十六歲。
國分直一在臺灣求學、從事研究的十六年間(1934~1949) ,勤於田野調查,因而累積大量珍貴的考古學與民俗學資料。除了與金關丈夫同樣注意兩岸史前文化關係的議題,國分直一曾研究臺灣西南部平埔族的祀壺信仰,是為平埔族研究的重要指標。後來他更將論域擴及日、韓、大陸、琉球等地,視太平洋東側為「東亞的地中海」,認為黑潮暖流流經的地域形成特殊的「黑潮文化圈」。為學孜孜不倦的他,到晚年仍潛心研究,畢生著作豐富,與臺灣相關者包括:《臺湾文化論叢 第 1~2 輯》(清水書店,1943~1945)、《臺湾考古誌》(與金關丈夫合著,法政大學,1979.10)、《臺湾考古民族誌》(慶友社,1981.02)、《臺湾の民俗》(岩崎美術社,1968)等。其他重要著作則有:《日本文化の歴史》(学研,1969)、《日本民族文化の研究》(慶友社,1970)、《南島先史時代の研究》(慶友社, 1972)、《環支那海民族文化考》 (慶友社,1976)、 《海上の道》(大和書房,1978.05)、《東支那の道》(法政大學,1980.05)、《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民俗と宗教》(吉川弘文館,1981.08)、《日本文化の古層─列島の地理的位相と民族文化》(第一書房,1992.01)、《北の道、南の道─日本文化と海上の道》(第一書房,1992.01)、 《東アジア地中海の道》(慶友社,1995.06)等。
國分直一生平年表
西元紀年 | 生平紀要 |
1908.04.28 | 生於東京 |
1908.10 | 隨父調職而移居高雄 |
1915 | 進入打狗尋常小學校 |
1927 | 進入臺北高等學校 |
1930 | 進入京都大學史學科 |
1933 | 畢業,任教於臺南高等女學校 |
1939.01 | 在二層行溪(今二仁溪)南岸發掘貝塚 |
1943.05 | 獲聘為臺北師範學校教授 |
1945.01 | 與金關丈夫在美軍空襲轟炸期間,冒險發掘臺東市郊外的卑南族巨石遺跡 |
1947.07 | 獲聘為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
1949.08 | 辭去臺大教職,返回日本 |
1951.09 | 任鹿兒島縣指宿高等學校教諭 |
1954.01 | 任農林省水產講習所助教授 |
1963 | 與知名攝影家三木淳前往蘭嶼進行田野調查 |
1967.01 | 獲聘為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教授 |
1967.08 | 應臺灣人類學會之邀來臺,與劉茂源教授一同進行雅美族、西拉雅族的調查研究 |
1972.04 | 返回日本擔任熊本大學文學部教授 |
1974.04 | 獲聘為梅光女學院大學教授 |
1974.11 | 創刊《えとのす》(Ethnos in Asia) 雜誌,該誌旨在探討日本民族、文化、歷史的周邊問題 |
1977 | 獲頒東京教育大學文學博士 |
1994.04.24 | 獲得第四屆「南方熊楠賞」 |
2005.01 | 逝世,享壽九十六歲 |
參考資料:
- 國分直一,《臺湾の民俗》,東京:岩崎美術社,1968.07.05。
- 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臺湾考古誌》,東京:法政大學,1979.10.20。
- 陳艷紅,〈『民俗臺灣』と國分直一〉 ,《 『民俗臺灣』と日本人》(臺北:致良,2006.04),頁 277~294。
- 陳有貝,〈國分直一〉,取自網路版《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http://210.240.41.130/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2610&keyword=國分直一